手指纏上刀片的採茶者熟練地在茶園裡工作,一抓、一割之間,就收成了恰到好處的一心二葉,清雅回甘的標準高山茶特色,沖泡時清香四溢,售價是一般台灣平地茶的數十倍。可別以為這是台灣海拔一千公尺以上茶園的景象,不久的將來,它將發生在台灣平地茶園裡⋯⋯。
平地就能種出昂貴、稀少的高山茶,台灣也能栽種出全球最頂級的巴拿馬「藝妓」咖啡豆……,這是正瀚生技董事長吳正邦心中的「理想國」。
在這新紀元裡,地理因素不再是決定農作物風味的限制,只要利用植物基因體的大數據(Big Data)資料庫,不僅貧瘠的土地變身為富饒的良田,原本只能在特定區域生長的作物,也可以解除地理限制。
「無疆界作物」時代來臨,這,就是第三波綠色革命的力量。
這波革命已經啟動,正瀚生技正著手建置高山茶的「基因資料庫」,未來10 年裡,你很可能就能喝上一口,在台灣平地採收、卻有著獨特大禹嶺清香的「高山茶」。
環保議題與氣候極端 農業亟需變革
吳正邦表示,此前近代農業史有過兩次重要的革命,第一次是1950 年代,化學農藥與肥料的使用,普遍提高了作物的產量;第二次是1960 年代育種技術的突破,美國科學家布若格(Norman Borluag) 育成半矮桿小麥,使印度等南亞國家免於飢荒之苦,其後並延伸到稻米等多種穀類,新品種比原有的長桿穀類所需養分更少、被風吹倒桿的機率更小,當然也產出更多、更飽滿的穗粒。
這兩次革命都曾是農業史上的重要推手,但吳正邦指出,部分已經沿用五、六十年的老技術、舊觀念,從環境保護、食物安全、農業種植成本等方面考量,已經到了不得不變的關鍵時刻。
理由一 刻不容緩的環境議題
根據環保署最新公布的水質監測(CTSI) 資料,台灣主要20 座民生水庫當中,有7 座因為卡爾森指數超過50,呈現「優養化」狀態( 註:指過量氮、磷等營養物質進入水體,使藻類大量繁殖、死亡,腐敗分解時大量耗費水中溶氧,造成水質惡化),指數在45到50之間、瀕臨優養化的水庫也有9 座,民眾用水品質堪慮。
台灣水庫「優養化」問題為何如此嚴重?老舊的施肥技術與肥料產品,正是關鍵之一。
氮、磷、鉀是植物營養3 要素,也是目前大多數肥料產品的主要成分。但肥料在植物體內的最大吸收與利用率都不到50%,多餘的肥料於是進入土壤、流入河川,造成飲用水源的汙染與湖水和海水的「優養化」。
此外,傳統化學農藥在殺滅病菌、害蟲和雜草的同時,也一定程度地使農作物中毒,對作物並非全然安全,農藥殘留也是食安問題的元凶之一。
理由二 極端氣候造成農損 增加人類生活負擔
今年初,台灣多處飄起了雪花,春天又降下了破百年紀錄的暴雨,隨之而來的,是荔枝、芒果、葡萄、梅子、小黃瓜、西瓜等多種蔬果因此大量減產、價格飆升。極端氣候發生頻率越來越高,其害甚至可能直指人類健康而來。
5月底,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 發布警訊,表示極端氣候可能毒害人體。農作物在正常情況下,會將肥料中吸收的硝酸鹽轉化為提供營養的胺基酸及蛋白質,但持續乾旱時,轉化程序會減慢、甚至停止,進而累積硝酸鹽,人類如果食用過量硝酸鹽,將弱化紅血球輸送氧氣的功能。
(本文節錄自《環球生技月刊》2016年6月號)
http://www.gbimonth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