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爭分奪秒的碎片化時代 決勝4關鍵

Foto

不僅消費者的媒體使用習慣改變,甚至連使用時間也因行動載具的普及,而破碎、零散,為了精準觸及目標消費客群,品牌無所不用其極,試圖牽引消費者的目光和指尖。隨著數位廣告量的成長,碎片化趨勢會更加明顯,化被動為主動的行銷策略,才能讓品牌在對的時間,找到對的人。

傍晚微風徐徐,心血來潮的搭乘捷運來到台北信義商圈,步行在人來人往的街頭,時不時低頭盯著手機,等候紅綠燈準備過馬路時,一旁的工讀生走了過來,遞了張傳單,再走沒幾步抬頭一望,數位電視牆輪播著各式廣告。

這樣的生活經驗,相信已是多數人的日常,短短路途中,品牌能運用的行銷工具已不勝枚舉。面對碎片化的此刻,如何真正在消費者心中擁有一席之地,才是讓行銷人員傷腦筋的難題。

為此,《動腦》第490期封面故事,以「爭分奪秒的碎片化時代 決勝4關鍵」為題,探討在行銷佈局前、中、後三階段該如何操作,才能在對的時間,找到對的人?

從消費者的媒體使用習慣、時間來看,Yahoo奇摩媒體行銷部資深經理黃秀雅從3大角度,定義碎片化時代──

<<一、使用裝置>>

邊看電視邊滑手機,或是透過平板追影集、日韓戲劇的同時,利用電腦(PC)瀏覽劇中產品,也就是跨螢的使用習慣。

<<二、溝通內容>>

觀眾對於影音平台的忠誠度不若以往,如今已是「哪裡有好看的內容就往哪裡去」,且不鎖定特定平台,因此只做到「內容為王」還不夠,還必須和Yahoo TV一樣「『掌握』內容」。

<<三、行銷管道>>

行銷管道已無所謂最佳,在不同時間點、不同消費需求下,只要能立即滿足消費者,對品牌而言,就是重要的溝通管道,舉凡電商、社群、線下通路等,消費者已無所不在,因此,如何在接觸點上與消費者「即時互動」是品牌要掌握的重點。

數位發展已是現在進行式,星傳媒體董事總經理石佳音認為,品牌、代理商在數位環境下,充滿挑戰和不確定性,無論願意與否,都必須以開放的態度擁抱。

她指出,碎片化的改變能以「5倍」來量化。十年前無論消費族群的年齡層,品牌投入一筆預算透過5個接觸點(touch point)就能達成完整溝通;如今,平均得散佈23至25個接觸點,才能達到相同效果。因此,石佳音強調,在消費者碎片化的環境中,代理商的佈局策略也必須跟著碎片化,把每一項媒體工具分析得透徹,才能讓策略達成一致。

除了改變策略操作外,品牌經營者所在意的成效(KPI)衡量也必須改變。Google台灣資深業務總監曾敏惠提出「顧客中心」(Customer Centric)的思考,並建議品牌端不能只以「最終點擊」(last click)為成效指標,對於消費者的購物旅程中,每個環節都必須重視,才能有完整且流暢的溝通模式。

<<時尚產業新商務 「即購」竟然失效?>>

英國時尚品牌Burberry因應碎片化的消費趨勢,2016年推出「即購」(See Now, Buy Now)的商務模式,即看即買的購物型態,被應用於時裝發表會;其發展因素在於消費者的行為已開始轉變,觀察1980到2000年間的千禧世代(Millennials),雖然已熟悉跳躍、短暫、多螢的媒體習慣,但「好東西須等待」的消費心理,在碎片化時代下,仍未淡化。

以往時裝發表會多在春夏之際,發表當年的秋冬款式;在秋冬時,提前發表隔年春夏設計。為刺激消費族群購買慾望,Burberry為第一個時尚品牌,透過即購方式,在時裝發表會現場,讓消費者能直接購買「眼前所見」的商品,後續各大品牌Michael Kors、Hugo Boss、Ralph Lauren也相繼步上這條道路。

發展至此時,即購的商務模式也開始被檢討。以Burberry來說,2016年9月首度於發表會開啟即購,但卻被外界評論為「雷聲大雨點小」。

零售分析平台Edited追蹤全球網購銷售數據指出,Burberry於發表會後推出175款單品中,只有3款完售,可見即購只能為部份商品帶來「瞬間銷量」,對實際業績的提升有限。

不僅如此,各國設計師也非常不認同這種模式。法國高級時裝公會執行總裁Pascal Morand分析實際運作的生產線,他表示,如果即購模式能發展成功,設計師必須在公開展示前數個月,結束設計,如此下游製造廠商才有充裕的時間量產,為符合消費者需求,已然違反傳統工作哲學,更失去設計該有的原創,朝商業化發展。

<<碎片化時代下決勝4關鍵>>

碎片化時代,消費者的時間已被切割成許多片段,在每一個零碎且短暫的片刻中,消費者目光同時被許多螢幕所吸引。

Appier營運長暨共同創辦人李婉菱認為,碎片化時代的來臨,加深消費者跨螢行為的複雜度。以廣告投放為例,不光是廣告內容、出現的形式、投放時間與裝置,都將大幅影響消費者對廣告的好感度與興趣。

究竟如何在有限時間的碎片化環境中,抓住目標客群的目光?建議品牌掌握以下4大決勝關鍵:創意、數據、分眾、即時。

1. 創意

創意表現將影響消費者眼球的停留時間,台灣量販品牌大潤發發佈一支短秒數影音《為什麼要對我這麼嚴格?》,短短20秒竟累積近百萬觀看次數,這當中有什麼有趣的元素?

為了傳達「食食幫你想更多」的品牌理念,短片描述一位身穿淺綠色西裝外套、襯衫,及白色長褲的男性,遭到一位檢驗人員搜遍全身,最後竟然給了他一個杯子,要他進行尿檢!原來,大潤發將蔬菜擬人化了。

短片一出,在社群平台上不斷被轉發分享,同時也創造了一個討論話題:片中的海關與檢驗人員是不是同一人演出?進而引起大眾觀看興趣。(更多短秒數影音創意,請翻閱P.62「分秒中搶眼 解析短秒數的火紅廣告」)

除了短秒數影音能發揮創意外,Yahoo奇摩推出Search Rich Ad,當有網友在Yahoo搜尋引擎中搜尋品牌時,搜尋結果頁面就會即時呈現全螢幕多媒體廣告,藉此增強消費者的品牌記憶度。

台灣衛浴品牌TOTO與代理商BBDO、貝立德合作,利用Search Rich Ad,強化「洗的還是最乾淨」的品牌訊息。

主動搜尋品牌、產品的背後,意味著消費者正處於強烈動機和高度需求之中,黃秀雅認為,在消費決策中的搜尋相關資訊的階段,如果能以意想不到的廣告視覺效果,和網友溝通,將有助於加速決策。TOTO就掌握了最佳時間點,透過「屁屁沖水」動畫,加深品牌印象。

2. 數據

行銷產業對數據的討論已有一段時間,更有人將數據喻為「新石油」,可說是價值連城。但是,從原油提煉到石油,如同品牌在數據海中,怎麼做才能撈出最有價值的洞察?李婉菱建議,可以從「整合」和「運用」兩方面討論。

首先,光是「處理大量數據」本身就不是件容易事,更不用說要整合來自不同面向與裝置的資料,複雜度更是難以想像;再來,當各種線索拼湊整合起來後,品牌必須進一步思考,該如何將這些資料轉換成有用的資訊,並真正應用在商業上,投放個人化廣告就是一例。

李婉菱表示,在碎片化時代中,企業最需要的是使用正確的工具,才能從單純的「擁有數據」到「使用數據做出正確決策」。(品牌該如何洞察消費者?掌握數據?請參考P.44「別臆測消費者 深入洞察從生活開始」)

【本篇未完,完整請見 動腦2017年2月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