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陳惠琪護理長:提供長照護理專業機構 保障需求者權益

Foto

從高捷及小燈泡的社會事件發生,如何正視未來的社區照護未曾提及的精神憂鬱患者權益,以從事精神科病房護理職場服務20多年台北培靈醫院護理主任陳惠琪(轉戰現認關西荷蘭村護理之家護理部主任)深切表示,在職場工作經驗過程中深深體會,從精神病患者自發病開始到就醫、治療及復健過程中是一條漫長艱辛的路程。

其主要原因,是精神病患者或家屬普遍缺乏病識感,社會的污名化、不為社會所接受,疾病的反覆復發,在送醫就診過程困難,及大多數的家屬求助無門的困境,無奈家屬只能將病患送至長期安置於慢性醫療機構,對患者來說想回家的希望,是難以達成的夢想目標。

陳惠琪說,慢性精神病患者發病後會有正性症狀(幻聽、妄想等)、負性症狀(人際退縮、被動等),因疾病影響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人際互動、職業等功能,因此除了醫療需求,症狀穩定後的患者有長期的復建需求,目前慢性精神病患者照顧服務包括醫院急慢性病房、精神護理之家、養護機構等等;社區照顧包括社區復健中心(包含庇護性工作場)、康復之家等等;居家照顧包括居家治療及居家照護等等。

陳惠琪說,現今照顧之趨勢,鼓勵慢性精神病患者返回社區或家庭,但實際上現階段社區及家庭支持系統仍顯薄弱,家人除了原本對於患者精神疾病的照顧之外,還要同時照顧患者老化或合併有內外科的身體疾病,在缺乏社區支持的狀況下家人承擔的照顧壓力十分沉重。

以台灣長期照顧服務之規劃及提供,一直以來多著重在身體障礙失能族群,對慢性精神病患者之長期照顧來說大多集中於醫療機構,目前社區復健機構雖較過去成長及增加,卻有年齡限制,相對慢性精神病患者面對老化或合併有內外科疾病的需要,能安置的地方仍明顯缺乏,精神護理之家床數的不足,安養護機構的拒絕,更是讓患者及家屬處於孤立無援之處境。

圖說:關西荷蘭村護理之家,左起:護理長陳惠琪、董事長王陳春鳳(台灣精障守護之母)、秘書長王育一。

工會連結:台灣物聯網產業工會

報名連結:http://ctee.com.tw/h3

報名專線:0800-033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