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美國商務部於10月29日將大陸晉華公司列入禁止出口名單之後,美國司法部11月2日宣佈,以「經濟間諜」罪嫌起訴台灣聯電、福建晉華兩家公司,以及晉華總經理陳正坤和2名聯電主管。起訴內容指出,晉華與聯電共謀竊取美光科技(Micron Technology)商業機密,另罕見地提起民事訴訟,防止這些商業機密移轉,也禁止兩家公司向美國出口運用竊來的商業機密所製造的產品。
台灣的半導體業界人士表示,美國政府這次同時對聯電和晉華開鍘,背後牽涉的是政治因素,並非單純的法律層面所能解決。
聯電攜手晉華 合作模式創新
時間拉回2016年5月13日,在蔡英文政府正式上台前,股票上市的聯電公司公告重大訊息,表示聯電公司將與大陸福建晉華公司簽署技術合作協議。依協議約定,由聯電在台南科學園區籌組逾百人團隊,投入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RAM)相關製程開發,由晉華提供設備並依開發進度支付技術報酬金作為開發費用,開發成果將由雙方共同擁有。
消息一出,隨即在半導體業引發軒然大波。因為晉華公司的主要股東是福建省電子信息集團及晉江能源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而福建省電子信息集團為福建省的國有企業,且晉華曾獲得官方57億美元資助,是「中國製造2025」的記憶體國家隊之一。
在重大訊息公告後,經濟部投審會很快通過放行,當時的工業局副局長呂正華還說,此案對台灣有利,由陸方出資、聯電進行研發,成果雙方共享;未來有機會收取技術授權金,建立台灣自主的DRAM技術,並自行培養DRAM人才。
未料,半年後出現關鍵性轉折,原聯電資深副總陳正坤於2017年2月出任晉華公司總經理,負責主導32奈米DRAM相關製程技術。陳正坤轉任晉華公司後,確實加快研發新製程,晉華公司預計於2018年底進入量產準備,卻也引起美光的注意。
美光先發制人 聯電恐將大輸
陳正坤為何會掀起軒然大波?陳正坤畢業於台灣清華大學材料科學工程研究所,曾擔任力晶公司資深副總經理暨記憶體產品事業群總經理及瑞晶電子公司總經理。台灣DRAM產業自2008年金融海嘯後,景氣整體由盛轉衰,力晶於2012年宣佈破產,2013年美光科技收購瑞晶,陳正坤也加入台灣美光公司擔任總裁一職。而這段美光的經歷成為美國司法部與美光的著力點。
就在聯電研發計劃完成到32奈米之際,美光於2017年2月初在台灣對檢調單位提告,指控離職員工竊取美光技術帶到聯電與晉華,經台中地檢署調查後,8月依妨害《營業祕密法》等罪嫌起訴聯電以及聯電協理戎樂天、美光前整合部課長何建廷、前品質工程部副理王永銘等3人。12月美光再在加州法院控告聯電公司竊取晶片設計技術。
面對美光來勢洶洶,聯電與晉華於今年1月向福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提出侵害專利權訴訟,請求美光在3件訴訟賠償共計人民幣2.7億元,7月判決宣告,美光與聯電專利侵權訴訟期間,停止美光半導體26項產品生產及銷售。不過,首勝的喜悅並未維持太久,美光上訴後,美國商務部隨即於10月29日以晉華新記憶體晶片的生產力對「美軍系統重要零件供應商的長遠經濟生存能力構成重大風險」,將禁止美企業對該公司出售技術或產品。
獲得美國政府支持的美光,可謂如虎添翼,聯電財務長劉啟東10月31日對外表示,因美國商務部將晉華列入出口管制實體清單,聯電決定暫停雙方合作關係,待禁令解除後,才會恢復與晉華公司的合作。
聯電的退讓並未換得喘息機會,兩天後,美國司法部正式控告晉華公司和聯電公司與3名台灣籍主管,共謀竊取美光公司商業機密,估計價值達87.5億美元,聯電最高恐面臨200億美元的罰金。
起訴書指控,涉案的陳正坤等3人皆曾在美光公司工作,並在加入聯電時竊取美光技術,目的是要轉移給成立僅兩年的晉華公司。其中陳正坤原任美光公司總裁,於2015年7月被聯電挖角,不到一年的時間便出任晉華的總經理,還主導DRAM生產線。
起訴書指出,美光是美國唯一製造DRAM的業者,聯電與晉華合夥,讓中國大陸得以從美國竊取美光技術,來與美國競爭,「這是厚顏無恥的陰謀」。
面對美國司法部祭出的裁罰,晉華公司聲明強調晉華公司投入大量資源進行自主研發,且始終重視智慧財產權保護工作,否認有竊取其他公司技術的行為。晉華公司在聲明中還表示,將美國政府把晉華公司的產品列入進口管制清單的行為是錯誤的,將提出司法訴訟反制。
聯電則強力回擊指出,該公司在先進量產技術已達14奈米,美光公司指稱被竊取的32奈米DRAM製程技術是「已經是落後幾個世代的技術」,且聯電的製程技術完全不同於美光的設計,強調聯電公司從1996年到2010年,積累近15年製造DRAM產品的經驗,認為聯電沒有任何DRAM產品製造的知識或經驗,是錯誤的認知。
至於同意與晉華聯合開發DRAM製程,聯電指出,是一個與晶圓代工服務完全分開的單獨專案,在做成決策時,符合所有合理商業考量的單純商業交易,亦經過經濟部投審會審核,於2016年4月核准整個項目。「值得一提的是,那時還未聽說有中美貿易戰」。聯電公司並表示,儘管專案的研發團隊成員近300人,但僅不到10%的人曾在美光工作。
管制技術轉移 經貿戰再升級
近年「紅色供應鏈」崛起,不少台灣半導體業者選擇與對岸合作。單純以商業角度看待晉華攜手聯電的合作案,對兩岸半導體業合作具有正面意義。無奈的是,時值中美貿易戰的風口浪尖,晉華不但官方色彩濃厚,還兼具科技產業國家隊的身份,美國在此時給予晉華致命一擊,壓制中國大陸半導體業發展的意圖明顯。美國政府以國安為由出手,實際上是中美貿易戰的延伸,並藉此對兩岸產業廣泛合作祭出警告。顯示出中美貿易戰開打至今,已從加徵關稅走向管制技術移轉出口。
由於此案涉及中美高科技之爭,讓夾在中間的台廠左右為難。一是部分科技業和對岸的半導體業及政府間有廣泛合作,美國此舉頗有殺雞儆猴的意味,帶來寒蟬效應;二是身為半導體產業供應鏈的重要成員,在技術轉移至中國大陸的同時,等於讓DRAM市場多出新的競爭者,恐將衝擊未來的供需情況。
隨著中美間的緊張升溫,台灣政府和半導體業者必須審慎應對,畢竟中國大陸和美國市場對台灣的分量相當,不宜選邊站。現階段應重新評估自身定位及供應鏈的安排,並強化智慧財產權的保護機制,在不觸及美國紅線的同時,保持與對岸合作的彈性,才能在這場貿易持久戰中挺住。
本文來源:《多維TW》月刊03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