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化性關節炎」不再是常見的老年疾病,近幾年運動風氣盛行,加上膝蓋的不當使用下,導致越來越多人的膝蓋受傷、關節軟骨提早磨損,使人未老關節先衰,膝關節退化有年輕化的趨勢。膝關節退化的原因是什麼?哪些情況必須及早就醫治療?愛運動的你,大意不得!
近年來運動風氣盛行,戶外活動從登百岳、騎自行車環島到路跑,室內健身房從飛輪、階梯有氧到搏擊格鬥等,這些運動種類雖新穎且流行,但卻有可能因為不當的方法或習慣,而造成膝關節的過度使用或快速磨損。
350萬人飽受膝關節疼痛之苦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國人的膝關節退化盛行率約15%,推估有350萬人飽受膝關節疼痛之苦。三軍總醫院副院長、骨科專科醫師潘如瑜指出,這個數值估算與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數一致,但若加上受傷、創傷或因運動傷害所造成的膝關節退化,應該不只15%,而比率增加的原因,也就是所謂的膝關節退化呈年輕化了。
臨床上,常發現因為創傷或因運動傷害所導致的膝關節退化患者年僅20餘歲,甚至有40、50歲的中年人,在空巢期又開始積極運動後,卻出現了關節疼痛的問題,診斷後,才知自己的膝關節已進入退化狀態。這也顯示「膝關節退化已經不是老年人的專利」,即使是年輕人,也應該盡早懂得保養膝蓋,對日後的行動才不會造成影響。
膝關節退化原因
◆老化、不良生活行為
「車輛輪胎用久了一定有耗損,人也一樣會老化,特別是膝關節,必須承受體重的壓力,執行每天行走、上下樓梯、蹲、跪等彎曲、伸展、旋轉的動作,因而會逐漸磨損退化。」一旦膝關節腔內的關節軟骨,因為各種原因造成磨損與破壞,加上關節潤滑液失去正常的黏稠性且量變少,會導致關節活動時磨擦係數增加,久而久之,會導致膝關節退化。倘若出現紅腫熱痛情形時,即是「急性膝關節炎」。
◆不當的運動習慣與方式
會造成膝關節退化的原因,潘如瑜說,除了因年齡而出現的自然老化情形外,因運動的習慣與方式不對,也會對關節造成傷害,尤其是長期發生的持續運動如馬拉松、登百岳、騎車環島等,都會對膝關節造成累積性的傷害。
◆意外傷害、久站、負重、上下樓梯
意外、車禍、跌倒等傷害事件,甚至是平日工作中經常需要長期站立、負重、上下樓梯等,也容易讓膝關節磨損加速而提早退化。
◆肥胖
肥胖也是加速膝關節耗損的一大因素,體重過重會增加膝關節重量的負擔,進而造成退化性關節炎的惡化。
跑跳、盤腿、跪姿 膝關節傷害大
有研究指出,進行跑步及跳躍等動作時,對膝關節造成的壓力會提升到正常走路的4~7倍。而某些動作如長時間的蹲馬步、盤腿、跪姿等行為,對膝蓋的軟骨組織也是一大負擔。
至於膝關節退化是否與遺傳相關?潘如瑜解釋,膝蓋中的軟骨組織是無法再生的,一旦受傷就會纖維化成為疤痕組織。軟骨組織的耐磨性與抗壓性都來自於基因表現,「軟骨的含水性有90%以上,有彈性又光滑,當結構完整時還能承受一定的磨擦與壓力,但耐壓性會隨著時間達到臨界點,這個時間點就是由遺傳來決定。」
關節退化的銀髮族,慎防跌倒!
潘如瑜說,到了膝關節退化的晚期,如果老年人因為有內科問題如嚴重糖尿病、心律不整等屬於開刀危險條件時,可能會出現憂鬱情形,「吃不好、走不動的惡性循環下,即使是上下床都可能不慎摔倒,一旦摔倒,又會有骨折併發症,提高褥瘡、感染等機率,這也是退化性關節炎可能對銀髮族帶來的最嚴重的影響。」
骨刺變大影響關節功能,才要去除
台北榮民總醫院副院長、陽明大學醫學院副院長兼骨科教授陳威明指出,確診退化性膝關節炎,可藉由照普通的正面及側面X光,加上特殊髕骨角度(axial view)的X光片來得知嚴重度,比較嚴重時,可見關節週圍會有骨頭增生的現象,也就是國人常說的「骨刺」(osteophyte)。
「『骨刺』其實並不適當,聽起來感覺似乎會刺到神經,必須要去除,但它只是人體關節軟骨磨損退化後,自然的保護增生,稱之為『骨疣』比較恰當。」陳威明說,除非骨刺已經長大到會影響關節的功能,或者造成斷裂形成游離體時,才必須考慮去除,否則一般是可以不用理會的。
關節紅腫熱痛,宜速就醫治療
至於膝關節退化到什麼程度時必須就醫治療?潘如瑜認為,當有關節腫脹、蹲下有困難時,患者就應該要有所警覺。「一旦出現腫痛時,就表示內部已經有發炎積水了,因此,如果夜晚會痛醒、早上起床也痛到無法下床走路時,一定要盡速就醫治療。」
如果只是單純的膝關節疼痛,通常休息一晚就能恢復,但若出現隆起時,通常已經到了初期與中期之間,有積水與骨刺同時出現時,關節會覺得熱熱的、脹脹的,「這是因為軟骨接受壓力的磨損出現損傷,細胞被破壞而釋放出細胞內誘導物質到關節之中,這時身體內的白血球就會起身對抗分泌發炎激素,關節因而腫脹。」
先採行保守治療及復健治療
已經發生紅腫熱痛時,通常會依照症狀及X光所觀察軟骨磨損的程度不同而有所差異,陳威明說,採行的治療方式也因而不同。
◆保守治療:肌肉訓練、減重、改變生活型態
最好的保守治療方式,是肌肉的訓練、減重,以及改變生活型態,例如減少爬山、爬樓梯、跳躍、跑步、蹲、跪等會增加關節磨損的動作,並鼓勵患者游泳、騎自行車等,且必須控制體重,平日最好穿鞋跟較軟的鞋子,來減少膝關節的負荷。如果症狀嚴重,可以拿拐杖助行,甚至穿上膝關節矯正支架,幫助患者在走路時關節面受力較平均,可減少疼痛。
◆復健治療:紅外線照射、冷療、熱療、按摩
在復健與治療上,陳威明指出,一般會安排紅外線照射、冷療、熱療、按摩、肌肉訓練等來改善關節疼痛與僵硬,對於發炎症狀嚴重者,臨床上也會給予一些非類固醇消炎藥,以降低發炎反應。
運動循序漸進,能護膝不傷膝
總之,膝關節退化的原因有跡可循,關節受損就是不斷的傷害軟骨細胞、不斷的發炎。在治療關節炎時,通常只能維持不惡化,降低發炎程度,減少下一次更嚴重的破壞。
「每一次激烈的活動如偶爾的一次登山、逛街太久等,都可能讓膝關節受到不可逆的傷害。」潘如瑜提醒,運動是必要的,但必須循序漸進,並要有規律性,正確的運動與保養知識,才是保護膝關節最重要的觀念。
膝關節退化的進程
初 期-稍微有酸痛感,尤其是膝蓋內側,走路走遠了覺得酸痛,但外觀沒有隆起(腫)。
中 期-關節有積水現象,已經有隆起現象(腫),這時從X光片上可發現週圍有骨(贅、疣)刺。
中後期-許多動作已經無法做,如蹲不下去、上下樓梯困難等,這時X光片上可見骨刺變大、關節空隙變薄。
晚 期-此時關節的空隙已經完全消失,患者已經寸步難行,走兩步就會痛,這時必須要靠輪椅或拐杖助行,生活自理能力差。
【內容出處:常春月刊 415期】
【更多內容,參考常春月刊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