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美是人的天性,據全球著名化粧品企業L'Oréal 集團與法國博物館的研究發現,人類對於化粧品的使用可追溯至4 千年前的古埃及時代。無論全球經濟好壞、房價如何暴漲、通膨如何發生,美粧化粧品市場的經濟沃土一直存在。
美的市場有多大?根據市場調研機構Research and Markets 在2015 年公布的報告,全球2014 年皮膚、頭髮及口腔護理化粧品(cosmetics)市場約4,600 億美元,預計2020 年會達到6,750 億美元,成長率超過6%。
近十年來,全球化粧品產業亦從未衰退,只見成長。全球最大的化粧品集團萊雅(L'Oréal) 發布的2014 年全球化粧品產業報告指出,僅2008 年的金融海嘯影響使得隔年成長率略微下滑。
台灣經濟部統計處數字顯示,化粧品產業自2009 年至今,每年都呈穩定成長,近5 年平均成長率達7%,2014 年產值達165 億元。
從2007 年至2015 年的出口更不斷成長, 年複合成長率超過12%,「在眾多一路衰退的出口產業中,連續多年穩居台灣出口成長的前幾名。」工業局「粧點美麗新時尚計畫」協同計畫主持人、工研院生醫所藥物技術中心專案副組長賴惠敏表示。
出口部分則出口至中國、美國較多,其中,對中國出口年平均成長30.8% 表現,更是相對亮眼。
有趣的是,綜觀國際化粧品市場,迄今仍沒有出現獨占與寡占廠商,根據市場調研機構Euromonitor統計,2014 年全球前十大廠商僅瓜分33% 的市場, 即使是擁有超過500 個品牌的萊雅集團,也只有7%市占率。
這也造就了全球化粧品產業如繽紛、豔麗,任何區域的廠商,都有機會締造自己美麗的故事。
大廠搶進新興市場
韓國祭政策鼓勵產業
一直以來,化粧品產業為高度市場導向,GDP 揚升、生活水準逐漸提高的亞太市場於是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尤其是急速成長、年平均出現20 ~ 30 % 高成長率的中國,各巨頭更紛紛搶進。
萊雅在2000 年、2008 年相繼在墨西哥城、中國上海設立汙染研究中心,針對空氣汙染進行大規模的皮膚研究。去年,又在浦東啟用研究與創新中心,並已交出4 款在地研發產品的好成績。
萊雅旗下針對敏弱肌膚的醫美品牌「理膚寶水」(LA ROCHE-POSAY) 2014 年先在中國上市,隔年才進入香港、台灣及韓國市場。
到了2014 年,萊雅更看準亞太的面膜風潮,以51 億人民幣併購中國最大的面膜製造商美即,補足歐美體系所缺乏的面膜部門。根據2015 年該公司年報,中國市場已經是萊雅第二大銷售地區,僅次美國。
國際大廠攻勢猛烈,但區域市場的中小企業也不惶多讓。韓國在1990 年代就制定了《化粧品法》;2013 年9 月,韓國保健福利部與食品醫藥品安全處宣布中長期發展計畫,目標在2020 年將全國生產規模從7.1 兆韓圜( 約合200 億新台幣)擴大至15 兆韓圜( 約合410 億新台幣),出口額60 億美元,要從目前全球第11 大變成7 大化粧品強國。
韓國當局放寬法規限制,並擴大研發投資至生產規模的4%,聚焦原料及功效研究。為塑造品牌,政府更將傾力支持及鼓勵廠商在東南亞、中東、拉美和歐洲地區開設旗艦店。2015 年,韓國政府再加碼,宣布透過持續的放寬法規,集中支援五大產業――醫藥、工業材料、石油、食品加工以及化粧品。
「次世代」化粧保養品
融合生物科技
未來,研發將是化粧品長遠發展的命脈。萊雅2014 年的報告開宗明義指出,化粧品市場由創新、功效及品質所支撐,一語道破了化妝保養品產業中,「次世代」保養品產業的趨勢――融合科技的「機能性保養品」。
「未來的保養品必定會和生醫結合,」開發出全球獨具、具自有功能膜材載體——Aqpar 的博鴻生物科技總經理林宇岳認為。
他表示,隨人口老化的趨勢,輕熟齡要凍齡、熟齡要開始抗齡,加上微整的趨勢,許多保養品必須依靠藥物解決或維持某種效能,所以,「未來保養品的機能性也將更偏向所謂含藥化粧品。」
統計處調查指出,年輕人保養年齡層不斷往下降。台灣在美粧保養品市場,以臉及身體用保養品佔比45.1% 最高,化粧品佔比20.6% 次之;就進出口類別觀察,以皮膚保養品佔54.2% 最多,彩粧品佔28.6% 次。
隨著消費者愈來愈重視天然、無毒、環保等需求下,結合了生物技術、化學、製造與美學的生技化粧品,已然帶動了「次世代」化粧保養品產業的興起。
(本文節錄自《環球生技月刊》2016年7月號)
http://www.gbimonthl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