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比特幣、 ICO、區塊鏈 中國為什麼下了重手?

Foto

這些高科技的黑話你懂嗎—首次代幣發行(ICO)、去中心化網路、金融科技(FinTech)、分佈式帳本、顛覆式創新,還有工作量證明(PoW)、股份授權證明機制(DPoS)、非對稱加密……如果你懂,你可能曾坐上了財富的雲霄飛車;若你不懂,那麼恭喜你躲過一劫。中國的監管部門已經解讀出,這些障眼法都是騙錢的。

9月4日,中國對於ICO的監管正式定案實施。中國人民銀行、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工商總局、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七個部委聯合發佈《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明示:代幣發行融資,本質上是一種未經批准的非法公開融資行為,涉嫌非法發售代幣票券、非法發行證券以及非法集資、金融詐騙、傳銷等違法犯罪活動。確認ICO定性為非法集資,「一刀切」監管也已實施。與此同時,相關部門將加強代幣融資交易平台的管理。各金融機構和非銀行支付機構不得開展與代幣發行融資交易相關的業務。

然而,事情還並沒有結束。9月15日,北京市互金風險專項整治辦下發《北京地區虛擬貨幣交易場所清理整治工作要求》,規定各交易場所在當天24時前發佈公告,明確停止所有虛擬貨幣交易的最終時間,並宣佈立即停止新用戶註冊。隨後,比特幣中國、火幣網、 OKCoin幣行等主流交易平台紛紛宣佈,將在9月底前停止交易。監管不僅局限於此, 更大範圍的管制措施可能包括封殺海外交易。

大動干戈 怒為何來?

能讓七大部委如此大動干戈,ICO究竟是什麼?或許很多人都知道比特幣,但是對ICO知之甚少。ICO,是數位貨幣圈裏自創的名字。ICO是Initial Coin Offering的縮寫,即首次代幣發行,源自股票市場的首次公開發行(IPO)概念。

在中國大陸,不少人把它簡單地理解為:IPO募集的資金是人民幣,ICO募集的是比特幣;IPO發行的是股票,ICO發行的是各種代幣;IPO募集資金用於各種生產經營活動,ICO募集「資金」用於開發各類區塊鏈(Blockchain)標的。

但它真的跟公司上市的IPO差不多嗎?事實並不然。中國的企業IPO是由中國證監會監管,在嚴格的上市規範以及強監管之下,證監會依然還能查出很多企業弄虛作假的問題,有的企業會被中止IPO進程,而成功IPO的企業上市後繼續受到監管。但ICO則處於無監管狀態。也就是說,ICO發行的標的,投資者基本無從證實。一個不被任何部門監管的融資標的,它是否真的存在,首先要被質疑;同時,投資者的獲利方式是二級市場交易融到的「代幣」,可以想像風險有多大。有相關研究人士直言「當前高達90%以上的ICO標的涉嫌欺詐」。

致力於推出新的虛擬貨幣的以太坊(Ethereum),在2014年9月募集到31,531枚比特幣後,憑藉這筆啟動資金,開發出以太幣(Ether),並成了比特幣最大的競爭者。相比以太坊在技術層面取得的成功,開發者的暴富故事,更吸人眼球。此後所出現的小蟻幣、量子鏈等各種傳奇ICO標的上百倍的漲幅,又令人們瘋狂了。

7月25日,中國國家互聯網金融安全技術專家委員會發佈了報告。監測發現,面向中國國內提供ICO服務的相關平台有43家,完成的ICO標的累計融資規模折合人民幣總計26.16億元人民幣,累計達10.5萬參與人次。而在另一份國際報告之中,中國的參與者有200萬。

火爆的ICO市場,需要一盆冷水。終於,監管正式實施,明確公告:代幣發行融資,本質上是一種未經批准的非法公開融資行為,涉嫌非法發售代幣票券、非法發行證券以及非法集資、金融詐騙、傳銷等違法犯罪活動。

有人說ICO是創新的融資模式,也有人說ICO是泡沫,在英國《經濟學人》的文章裏,也只是委婉地表示「ICO在未來必將經歷繁榮與蕭條的更替」。雖然是唱衰,但在結語中,《經濟學人》仍有保留了餘地,說只有時間才會分辨ICO是另一個即將破裂的泡沫,還是一種能夠創造歷史的投資形式。而直接指ICO是「非法集資」和「詐騙」,中國政府是第一個這麼說的。

一個沒有公司,沒有任何產品的標的,要透過ICO融資數億美元,所有過程不受到任何監管,融到的錢(幣)輕易進入少數人的口袋。真的沒有問題嗎?ICO的暴利已經超過了販毒,人性貪婪,此時做好監管是有必要的。

貪婪!比特幣脫離初衷

「ICO都是騙局」,要理解這一點,要從比特幣和區塊鏈興起來說。

2008年9月,以雷曼兄弟(Lehman Brothers Holdings Inc.)倒閉為開端,金融海嘯在美國爆發並向全世界蔓延。為應付危機,各國政府採取量化寬鬆等措施,救助由於自身過失而陷入危機的大型金融機構。這些措施帶來了廣泛的質疑,並一度引發了「佔領華爾街」運動,各界對政府的信心開始動搖。

在此背景下,2008年10月31日,在一個普通的密碼學郵件列表中,幾百個成員都收到了自稱是「中本聰」的人所發郵件:「我一直在研究一個新的電子現金系統,這完全是點對點的,無需任何可信的第三方」。然後,他將他們引向一個900頁的白皮書,描述了一個新的貨幣體系。中本聰發文Bitcoin:A Peerto- Peer Electronic Cash System,從此打開了區塊鏈技術的潘朵拉魔盒。利用這個技術概念以及方案,未經任何央行背書,他憑空地創造了一種迅速席捲全球的虛擬電子貨幣—比特幣。2008年11月16日,中本聰放出了比特幣代碼的先行版本。2009年1月3日,中本聰在位於芬蘭赫爾辛基的一個小型伺服器上,順利挖出了比特幣的第一個區塊—創世區塊(Genesis Block),並獲得了「首礦」獎勵—50個比特幣。

其實,從比特幣橫空出世到現在,也將近10年了,有多少人能說明白區塊鏈原理?本刊第8期《比特幣風潮再起 能買嗎?》文中,就曾直指出「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貨幣」;後又在第16期《現金扔進歷史的垃圾桶中國央行可能是「第一個吃螃蟹的」》提出,中國央行已對比特幣判了「無期徒刑」。

說到底,區塊鏈技術是由一群信仰自由主義的奧地利學派(Austrian School)經濟學者和資訊(IT)從業人員發起的,推動整個體系初期建設的是一些頂尖的程式設計師、駭客、數學天才、密碼專家以及各色奇能異士共同完成的。他們的共同點是高智商、高度自願、高度推崇自由主義。然而他們也過於理想化,他們低估了人類的貪念!

理想狀態下,區塊鏈雖然是為了對抗中心化貨幣體系的無能和對大眾的剝削,這面革命的大旗,立即就產生了共鳴,迅速火遍全球。但這是理想狀態!事實情況是,名利之下必出分化。就以比特幣為例,短短幾年時間內,創造了上百萬倍的成長,創造了無數造富神話。但比特幣的內部小集團出現了多次「火併」,內部出現了嚴重分化。以程式設計師為代表的「基本教義派」主張堅持「去中心化」的初衷,並且保持原定的2,100萬枚比特幣數量不變,透過程式更新,降低交易成本。但是這動了控制比特幣產能(資本家,礦工一族)的「修正主義者」們的「蛋糕」,他們主張擴容,而最後替代全球央行,收取鑄幣稅。從這幾年的勢頭來看,「修正主義者」佔了上風。可見,在利益面前,「原則」是最不可信的了。

人類貪念之下,比特幣性質大變。發明者中本聰為驗證自己的方案,進行了一次現實的試驗,或者說,和一群天才愛好者在進行完美的技術演繹。但是事態的發展顯然超出他們的想像。

人們發現比特幣不僅在區塊鏈上有用,而且可以吸引人用真實的鈔票購買,它的價值一夕驟變。原本超前的區塊鏈技術被包裝成花式項目到處圈錢,令各方都炒紅了眼,甚至形成了一系列的產業鏈!挖礦風靡一時,各式虛擬貨幣交易平台上線,甚至衍生出利用虛擬貨幣融資的把戲,以及各種龐氏騙局載體。

隨著比特幣的價值被投機客們一路炒高,重利之下,資本蜂擁而入!區塊鏈的底層代碼是開放式的,類似於手機移動端的安卓系統。所以各種山寨幣層出不窮,現在已經有以太幣、萊特幣(Litecoin)等上千種的類似虛擬幣。

更糟糕的是,除了炒作之外,比特幣之類的作用更是讓犯罪組織便於洗錢、非法轉移資產、綁架勒索的工具,遊走在法律灰色地帶。

說到底,區塊鏈只是一項技術,技術是中立的,然而由於人性的貪念和資本的逐利,技術的應用最終墮入了深淵!

比特幣,到底是貨幣革命,還是驚天騙局?貨幣「虛擬」了,真可謂到達了極致—這將很可能是一個融合了人類歷史上各種經典金融玩法和科技、最為華麗壯觀(區塊鏈+虛擬幣)的「創新」遊戲!

但,終究還是一場騙局。

本文來源:《多維TW》月刊023期

圖片來源:GettyImages

https://www.facebook.com/duowei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