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現金減資利大於弊?

Foto

國巨宣布現金減資7成,150多億將退回股東,消息一出,股價連拉兩根漲停版。市場解讀,企業選在今年進行現金減資可謂是三贏的策略。

 原因一是公司透過減資把股本縮小,不單提升每股盈餘,拉高淨值,從此籌碼減少,股價表現有機會從大牛股變靈猴股。

 二是大股東可以合法避稅,不用負擔證所稅及二代健保,也不用擔心明年股利可扣抵稅額減半的稅負問題。

 三是對小股民而言,殖利率大幅提高;加上股本縮水,獲利隨之膨脹;正符合市場上對價值型投資標的需符合高殖利率,高成長率及高扣抵稅率的三高條件。

 然而觀察現金減資的效益,除了在乎短線題材被裹上的利多糖衣外,在中長線上對景氣及產業所埋下的變數及衝擊也不能忽視。否則看似皆大歡喜的現金減資政策,今年來相繼已有十多家公司宣布執行,為什麼股價能像國巨一樣,爆出逾十萬張以上吸引大量追捧的僅此一例。

 過去一年來,朝野惡鬥,想拚經濟,但端出來的政策像是服貿,自由經濟示範區等計劃都卡關不前,讓吸引投資形同空話,此時本土掛牌企業還相繼宣布減資返還股本,把原本該拿來擴大投資,拚經濟的銀彈,當成閒置資金退還股東,不正凸顯了國內投資環境持續弱化的問題嗎。

 每年到了股東會旺季,我們可以看到企業主現身說法報喜多過報憂,時而還會祭出現金減資或股利加碼等策略討好股東。但是在面對員工要求加薪時,卻經常是以共體時艱作回應。企業主「厚股東,薄員工」的兩套劇本愈來愈盛行,長此以往,也只會擴大貧富差距的惡化而已。

 最近波士頓顧問公司(BCG)公布最新的全球財富報告,台灣擁有百萬美元資產的富翁主要是靠股票獲利來累積財富,而且占比從2008年的2成飆到2013年變3成,估計到2018年前占比還會一路走高。

 當有錢人愈來愈熱衷金錢遊戲,而不願在實體經濟運作投資時,對總體經濟的表現,以及對貧富差距的改善,是利?是弊?答案再清楚不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