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眼球操緩解疲勞 閉目養神不可少

Foto

護眼妙招〉視力惡化難逆轉 多休息才是良方

擁擠的水泥叢林,過多的課業與工作壓力,過少的戶外活動,高度螢幕化的社會,讓近視、老花在遺傳與環境交互作用下糾纏現代人,眼鏡也成為台灣民眾難以摘下的必要之惡。

但有一本訴求「每天做三分鐘眼球操,只要14天,視力就可以從0.2回復到1.5,小孩、成人、老年人都可以丟掉眼鏡」的視力回復操,在書市熱賣,讓不少眼鏡族對於「再以明眸視人」懷抱希望。

從日本紅到台灣的「眼球操」,反映現代人對視力保健的重視。但眼球運動真有那麼「神」?

推廣「視力回復眼球操」的中川和宏,1953年生,畢業自早稻田大學政經學院,他有感於資訊化、高齡化社會來襲,現代人的視力與腦力面臨弱化危機,轉赴美國研究視力回復療法,1981年成立日本視力訓練中心,希望讓日本民眾意識到3C產品對視力的傷害,並提早預防眼疾。

中川和宏認為,現代人手機不離手,螢幕光害無所不在,用眼過度讓睫狀肌一直處於緊張狀態,調節焦距的功能變差,近視、老花不但提早出現,也愈來愈嚴重;因此著書立說,提倡抗老就要從護眼開始。

事實上,他的觀察與眼科醫師在診間的專業判斷並無不同。比較大的差異是,中川和宏不相信近視就得戴一輩子眼鏡。他比喻,就像骨折患者必須拄著拐杖走路,一定希望自己的腳能早日康復,而眼鏡和拐杖都屬於健康輔助器材,不應該用一輩子。

已發生眼疾,切忌自行診斷

在他看來,視力有兩種,眼睛看的能力可稱之為「眼球視力」,另一種則是大腦將資訊映像化的能力,稱為「腦內視力」。而眼腦一體是分不開的,因為「看東西」除了用眼睛,還要經過腦部的整合才能有清楚成像。視覺是一種「感覺」,集中精神就能看得清楚,視力與腦力息息相關。

不過,眼科醫師認為,視力是否會影響腦力,有待科學驗證。

「視力差會影響學習,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很多靠眼睛學習的事物,如果都看不清楚,理解也許會慢一些;但反過來推論說,學習力不好的人,腦力與智力就比較差,就有待商確,」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副總院長、中華民國眼科醫學會理事長翁林仲舉例說,美國知名作家海倫凱勒從小失明、失聰,但卻是當代最著名的教育家,就是典型例子。

此外,中川和宏相信眼力如腦力,只要好好訓練,就能恢復。

在這個立論基礎上,他整理出幾招可以活化視力與腦力的眼球操,包括鬥雞眼訓練、迅速閉眼張眼、眼睛跟著手畫圓形三角形轉動,跟著手指上下左右快速移動等。

眼球操在日本蔚為風潮,兩年前傳來台灣後,引發熱烈討論;至今仍有不少患者帶著疑問,詢問中西醫師。

國內中西醫界的共同看法是,任何眼球操或坊間宣稱可以治癒眼睛問題的偏方,只能當作眼睛保養的運動,可短暫舒緩眼睛疲勞,對於已經發生的眼疾,如青光眼、白內障、視網膜剝離等,還是要到醫療院所就診,切忌自行診斷、自行治療,以免小問題變成大問題,賠上了寶貴的靈魂之窗。

工作一小時,要休息10分鐘

對於視力訓練,翁林仲表示,眼科醫師在治療兒童弱視、散光、屈光不正時,就有弱視訓練儀。有弱視的兒童,傳送到大腦的影像模糊不清,兩眼的立體感也比較差,常無法判斷事物的遠近;弱視訓練儀可以刺激視覺與感光細胞,讓大腦視覺中樞正常成長與發育,但要把握6歲前的黃金治療期。

「眼球有六條肌肉,平時都在使用,讓眼球快速上下轉動,真的沒有必要,只會讓睫狀肌更累,」書田診所副院長廖士傑說,眼球快速轉動也可能會牽動腦中的迷走神經,有些人頭會暈,還不如閉起眼睛想像自己在遠眺,眼鏡族不妨常拿下眼鏡稍事休息,都有助於眼睛放鬆。

翁林仲強調,不論大朋友、小朋友常到戶外看遠看近,放鬆眼睛肌肉,並配合熱敷,促進血液循環,更有助護眼。尤其是中小學生,只要下課願意離開教室,到操場走走,看看綠樹,舒緩眼睛的疲勞,就是很好的視力保養活動。

「眼球轉動是正常的生理反應,也可預防假性近視(長時間近距離用眼後所形成的近視,但經過休息就恢復正常視力),」但翁林仲提醒,高度近視者因網膜較薄,千萬不要快速激烈轉動眼球。

除了眼球運動,也有父母會帶孩子到中醫針灸科求助,希望矯正近視。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中醫科主任陳潮宗表示,針灸刺激穴道,對控制假性近視也許有幫助,但仍然要靠不過度用眼、睡眠充足、運動、飲食等條件配合;如果眼睛已經發生「器質性病變」,如青光眼、白內障等,針灸效果更是有限。

「眼球操的教育意義比較大,提醒大家要多閉目養神,讓眼睛多休息,」陳潮宗說。

其實視力一旦惡化,真的很難逆轉。保護眼睛的良方就是在電腦螢幕前工作一小時,休息10分鐘。而不論哪一種眼球運動,重要的是,能多到戶外走走,騎腳踏車、爬山登高望遠。

想要擁有輕鬆好視力,就從養成護眼好習慣開始。

【本文摘自遠見雜誌2017護眼特刊;更多文章請上遠見雜誌官網:

https://goo.gl/uczaSD

【立即購買遠見雜誌2017護眼特刊:https://goo.gl/rxv7p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