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在台灣是幸福的」!事實上,這也是很多外國觀光客來台灣旅行的動機和目的,民國97年起,外國旅客每年以增加100萬人次成長,其中,很多人就是衝著台灣美食而來的。
美味之外,「選擇多樣」是台灣美食之所以引人入勝,並讓老外愛上台灣、流連忘返的主要原因。而「吃在台灣的多樣性」,又可分幾個不同的面向來談。
「想吃什麼就吃什麼」,為學中文來台就讀師大,並在師大附近租房子的英國學生葛莉亞說,在台北生活最不用擔心的就是吃,她說單是在師大商圈,除各式各樣的中華料理或台灣美食,還可以吃到韓國菜、日本料理甚至印度菜,她算了算,天天換一家吃,一個月也吃不完。
葛莉亞說出了吃在台灣,菜系選擇、食物選擇的多樣性,而且「豐儉由人」,對生活在台灣的人而言,不僅是「小確幸」,更是「大幸福」。
發行量很大的世界著名旅遊指南「寂寞星球」北亞地區編輯伊維斯,就在報導台灣美食的文章中指,台灣美食呈現獨特的融合口味。恐怕很少有像台灣這樣的國家,不僅可嘗到中華料理8大菜系佳餚,更到處可見日本、義大利、法國、越南、泰國,甚至西班牙、希臘、德國等異國料理,菜系涵蓋之廣、分布密度之高,在外人眼中是台灣一大亮點。
歷史,造就台灣菜的獨特性,閩菜、日本料理與海鮮,建構台菜的3大支柱,也體現台灣人廣納百川的包容性,不僅讓台灣餐飲美食在口味上有強大的融合性,連不同餐飲業態都能彼此相融、以和平共處的模式魅惑食客。
最能展現台灣飲食「融合味」的,非標榜賣「眷村菜」的家常式餐廳莫屬。源於眷村媽媽的巧手慧心,在物資普遍缺乏的艱苦年代,那顧得了「什麼菜是什麼系?」,只能就手邊現有的食材「怎麼好吃就怎麼做了」,如今這些食材來自五湖四海,口味遍及大江南北的眷村菜,紅到對岸,大陸央視美食文化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為此特別作了報導,吸引更多來台觀光的陸客指名要吃台灣的眷村菜。
一位在台灣觀光飯店上班的外籍專業經理傑克則對「MIT飲料」深深著迷。他覺得台灣人真厲害,除了珍珠奶茶,綠茶+果汁、果汁+牛奶,連豆漿都可以和咖啡一起「搖」成飲料。所以假日空班他喜歡到休閒茶飲店買不同的「MIT飲料」,研究這些飲料究竟是怎麼做的。
在台灣,不少都會城市都有開到半夜凌晨、甚或24小時不打烊的餐廳或食堂,例如北市復興南路有名的「清粥小菜」;比起其他國家,這些夜深了仍燈火通明的「深夜食堂」,溫暖了很多夜貓族或自由工作者的脾胃,說起來也是另類的「台灣奇蹟」,讓人感到真實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