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任職於華府多家智庫,並於2009至2013年擔任美國國務院官員的夏皮羅(Jeremy Shapiro),以過來人的身份在英國《金融時報》發表了一篇很有意思的文章,揭露白宮利用智庫專家塑造輿論的內幕運作。學者專家自以為他們可影響關鍵決策,難免產生權力幻想,但作者潑冷水指出,「局外人的觀點就像荒島上的鑽石:理論上很有價值,但實際上毫無用處。」
文章指出,對於華盛頓雄心勃勃的智庫專家們來說,最讓人心跳加速的莫過於想到能與政府要員一起,參加一場重要政策議題的小型閉門圓桌會。這種場合神秘感十足,規矩繁多。首先,一名幕僚發來郵件,彬彬有禮地邀請你與一位政府要員一起參加一場「機密、不公開」的簡報會。這位智庫專家興奮不已:「他們讀過我的文章;他們終於領悟了。下一任國家安全顧問說不定就是我了。」
在約定的那一天,那位高級官員鄭重其事地聲稱,能請來在座各位傑出專家協助處理這個關鍵問題,實在萬分榮幸。「我們願洗耳恭聽,」她表示,「迫切希望聽取你們的高見。」時間到了以後,她稱讚智庫專家們全面、坦率的辯論,並且隨便指定了一名特別助理整理「在這裏學習到的東西」。
作者指出,這些局外人並不知道,雖然那位高級官員讚賞地點頭,似乎每個字都認真聽了,但事實上,她只是在掩蓋自己的厭倦--這些觀點她早已知道,有些觀點在她看來不具備政治可行性,有些已經試過了,還有些既不可行又已經試過了。
那位高官並不在乎智庫專家的想法,而是希望他們替她的政策背書,在報刊言論版撰文或者上電視。智庫專家們通常懂得這些道理。但這些簡報同樣對他們有幫助,能讓他們巧妙地自抬身價:「我昨天和國務次卿在一起,她提到……」這反過來又增加了他們的可信度。
看完這篇文章便能明白,為何政府官員總是與專家學者成為最好的麻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