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氣爆事件已從救災階段進入究責階段,過去十天讓生技股快速蒸發千億的基亞事件,也必需要好好釐清真相,還給市場更公平,更公開的交易環境才是。
原本被認為最有機會拿下華人疾病第一張藥證的基亞PI- 88肝癌藥,由於無法過關,瞬間從可能的新台灣之光,變成拖累生技股的一粒老鼠屎。此事件對市場造成的連鎖衝擊,延宕至今尚未完全平熄。
基亞董事長張世忠第一時間坦承,這是「吃快弄破碗」。但是他只說出了結果,至於是誰在操弄整個「吃快弄破碗」的戲碼,外界至今仍是霧裡看花。
事發以來,基亞一連1 1天的跌停版,市值少掉300多億;持有其9.8%股權的云辰已擺脫跌停,但市值也縮水逾50億。不過整體生技股因此事件拖累下跌,所造成的市值減損更高達千億之巨,顯然間接受害者的財務損失不比基亞投資人輕微,若因市場反彈而僅簡單的將此次事件合理化為生技股「本夢比」破碎,實在是太過鄉愿,主管機關理應對陸續被牽扯出的大股東介入,金主墊丙,媒體實戶連手,最後導致散戶無法出脫的連串過程,有無炒作之實,主動介入究責才是。
尤其是日前巴克萊一篇上百頁的台灣再見報告,尚未驚動市場,就引來主管機關嚴重關切,一度還要全面禁止媒體披露任何外資報告。如今基亞造成投資人逾千億的財產損失,是不是應該拿出比管外資報告還更嚴格的審視標準才是。
雖然櫃買中心在事發之後也接連對基亞做出延長撮合時間的處分,但這對投資人而言,卻猶如在傷口上撒鹽,眼看每天逾萬張股票掛單排隊等賣出,卻無法撮合,簡直是另一種折磨。難怪有投資人要怒問:先前基亞股價三個月內從200元漲到486元的過程中主管機關又做過些什麼?
對散戶投資人而言,外資具名出報告並不可怕,更可怕的是私下串連炒作又不被監控的一群。這次的基亞事件,凸顯監理制度還有檢討改進空間,建議主管機關要讓國內金融業成功打入亞洲盃,對國內證券市場交易秩序倒退嚕的現象就更加不能放任不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