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李安:電影一直告訴我,它要變了

Foto

他說,這是讓電影走進你心裡的全新技術;他說,不是只有科幻、動作片才要用3D,他說,我們要有夢想,要為未來的年輕人鋪路……全球電影史上最高規格的創新實驗,由台灣的李安,啟動。

這一次的李安是激進的。

在儒雅微笑、溫柔言語的背後,是拿著自己名字和才華,刺激全球電影創作者和觀影者的決心。

對李安而言,《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用影史上從未出現過的高技術規格,描繪著新時代裡新電影該有的初步樣貌。

他既是電影的大師,也是電影的學生,遊走在這兩個角色之間,迸發的熱情與付出的艱辛,讓旁人覺得忐忑卻也因此被深深激勵。

他頭髮灰白、穿著簡單T恤在紐約工作室裡,為《天下》記者從3D電影的基本原理講起,口氣聽起來很有耐性,但其實感覺得出他心底的著急。規格太高、效果太新、體驗太一言難盡,剛剛在小小放映廳裡的二十二分鐘片段,像是眼前沒有了螢幕而被硬生生拉進電影場景,看著對面的迫擊砲把左邊的土牆轟成碎片、右邊的隊友嚇到汗流滿面、青筋浮現。

如果電影院就是戰場,那麼誰不會以為像李安這樣的國際級大導演,該是呼風喚雨、指揮若定的將軍,但李安卻說自己就像戰壕裡的小兵,既要躲砲彈又要照顧兄弟。不過再怎麼兵荒馬亂,也要動著腦筋、耗著體力往目標前進。

李安上一回接受《天下》這樣長時間的專訪,是二○○八年時的《天下》四百期特刊,特刊主題是「成長」。

三十一歲的時候,李安在紐約大學的畢業作《分界線》,獲得紐約大學學生影展最佳影片與最佳導演,促使他決定留在美國拍片、尋求發展。

四十一歲時,李安首次進軍國際影壇,拍了《理性與感性》,成為柏林影展史上唯一一位兩次獲得最佳影片的導演。

五十一歲的時候,他執導的《斷背山》橫掃各大獎項,總共獲得全球大小七十一個獎,也成為首位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獎的亞洲與華人導演。

今年,六十一歲的李安,站在四年前全球市場大獲成功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基礎上,採用電影史上最先進的每秒一二○格的規格拍攝,要以《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一舉挑戰下一個世代的新電影創作與映演。

每一個十年,李安都沒有白費。那些積累的經驗、人脈、名聲與意志,號召了好萊塢最先進的劇組團隊和他一起奮鬥。

受訪時,李安看起來很憔悴,扁朓腺發炎一週還沒好,但問他什麼他都會答,完全沒有大導演架子。他在工作室裡和調光師討論不同放映規格的效果,接電影發行商和《紐約時報》的電話,餓的時候嘴裡塞上一口三明治,似乎還有一百件事在等著他。

現在的高規格,

只是建立未來的低標準

「這部片有奧斯卡的得獎壓力嗎?」不能免俗地還是忍不住問了。

本文摘自《天下雜誌》606期 | 封面故事

文章連結: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78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