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複製猴誕生離複製人還遠嗎?

Foto

1月25日,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細胞》以封面文章形式在線發佈了世界首例體細胞複製猴在中國誕生的科研成果,經過5年的研究挑戰,中國科學家成功複製出了兩隻食蟹猴—「中中」和「華華」,這是世界首例透過體細胞複製技術誕生的靈長類動物。國際細胞治療協會主席、澳洲醫學科學家拉斯科(John Rasko)認為,這次來自中國的科學家利用聰明的化學方法和操作技巧,攻克了多年來導致複製猴失敗的障礙,這是許多專家一直認為不可能實現的重大技術突破。

猴子與人的基因極為相近,複製猴的成功,再度引燃複製人的話題。「這是第一種被複製出來的靈長類動物」,波士頓兒童醫院幹細胞研究室主任佐恩(Leonard Zon)博士向外界表示,「我們與複製人類的距離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近了」。

複製猴出世意義何在

複製,在廣義上是指利用生物技術由無性生殖產生與原個體有完全相同基因組之後代的過程。其本身的含義是「無性繁殖」,即由同一個原始細胞分裂繁殖而形成的純複製細胞系,該細胞系中每個細胞的基因彼此相同。簡單地說,複製的定義就是:不經過兩性細胞結合而直接繁衍後代。複製一個生物體,即意味著創造一個與原先的生物體具有完全一樣遺傳基因的新生物體。

《細胞》出版社的首席執行官、《細胞》期刊的主編馬庫斯則(Emilie Marcus)對此評價稱:「該成果是一項令人興奮的重要工作,這是全世界科學家花了20 年時間才達到的技術里程碑,它有潛力引發動物研究的革命並幫助研發治療人類疾病的新方法。」

中國科學院神經所研究員孫強也表示,「中中」和「華華」的出世,「意味著中國將率先在國際建立起有效模擬人類疾病的動物模型」,利用複製技術,短期內可以培育大批遺傳基因完全一致的樣本猴,這既能滿足腦疾病和腦高級認知功能研究的迫切需要,又可廣泛應用於新藥測試,標誌著中國將率先在國際上開啟以獼猴作為實驗動物模型的新時代,對於構建非人靈長類動物模型、研究人類疾病等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大陸目前在「全腦介觀神經聯接圖譜」國際科學計劃領域處於領先地位,複製猴的成功,將吸引全球的腦科學人才匯聚到中國來。中國科學院院士、神經所所長蒲慕明說,這也將為腦疾病、免疫缺陷、腫瘤、代謝等疾病的機理研究、干預、診治等領域帶來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是世界生命科學領域近年來的重大突破……也是「全腦介觀神經聯接圖譜」國際大科學計劃的關鍵技術。

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表示,除了在基礎研究上有重大意義外,此項成果也將推動中國率先發展出基於非人靈長類疾病動物模型的全新醫藥研發產業鏈,對中國人口健康領域貢獻很大。據目前科學研究,已知諸多腦疾病的基因突變基礎,如失智症、帕金森氏症,以及一些運動障礙相關疾病,都是中國科學家接下來要利用複製猴進行的研究。

全球複製研究方興未艾

體細胞複製猴,即利用猴子的體細胞,以複製出相同個體的過程。這是一種現代生物學上普遍採用的方式,是將體細胞核培養後注入去除遺傳物質的卵子,透過人工方式喚醒再送入母體發育成個體。

自從1996年7月世界首例體細胞核移植哺乳動物複製羊「桃莉」培育成功以來,全球的複製研究熱潮方興未艾。20餘年來,各國科學家相繼利用體細胞複製技術培育出馬、牛、羊、豬等在內的大型家畜,以及小鼠、大鼠、兔、貓和狗等多種哺乳動物,但與人類最相關的靈長類實驗動物(猴)的複製,則一直是未能解決的世界級難題。

上世紀末,人類將目光轉向靈長類體細胞複製技術上。十餘年來,雖然中國、美國、德國、日本、新加坡和南韓等多國科研機構都對此積極探索,但均未能取得成功。專家們表示,培育複製猴的三大難點包括:細胞核不易識別,「去核」難度大;卵細胞易被過早喚醒;複製胚胎發育效率低。

權威學術期刊《科學》於2003年發表的美國匹茲堡大學醫學院研究人員的一篇論文稱,用現有技術複製靈長類動物「是行不通的」。最接近成功的一次實驗發生在2010年,美國奧勒岡靈長類研究中心的米塔利波夫(Shoukhrat Mitalipov)團隊宣佈成功移植複製猴胚胎,但胚胎發育至81天時以流產告終。

公開報導顯示,經過多年積累和不斷嘗試,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研究團隊改進了猴體細胞核移植的顯微操作技術,並透過表觀遺傳學修飾,促進體細胞再排序,顯著提高猴體細胞胚胎囊胚質量和懷孕率,成功突破了非人靈長類體細胞複製這個世界難題。透過DNA 鑑定,「中中」和「華華」的核基因組與供體體細胞完全一致,這亦反證了「中中」和「華華」姐妹倆是正宗的複製猴。

如何面對另一個自己?

任何科學發現都是雙刃劍,帶來巨大進步的同時,可能也意味著重大危機。複製技術確實很神奇,但是它的誘人之處也可能就是它最危險之處。從學術界、政府到民間,世界各地對複製技術利弊的爭議從來就未曾停止過。

從技術層面而言,複製靈長類動物的成功,即意味著離複製人類只差了一小步。既然複製猴已經出現,也就意味著複製人也不遠了吧?然而,人們感到憂慮的是:複製人將對人類社會的法律、倫理和社會關係帶來何許巨大的挑戰?

早在2005年3月8日,第59屆聯合國大會即表決通過《聯合國關於人類複製宣言》,呼籲成員國禁止一切形式的人類複製,包括為研究胚胎幹細胞而進行的治療性複製。宣言傳達了明確的觀點:複製人的做法違反人類尊嚴和保護人的生命原則,複製人是不人道的,也不符合倫理。

從演化的歷史、對人類生存的利弊和生命哲學上看,有性繁殖才是人類需要維護和保持的繁衍和生存方式,而無性繁殖式的複製,並不適合人類的最大利益和終極利益。

哲學家認為,任何人都沒有權利去操作另外一個人的基因。當「人」可以由生產線批量生產的時候,附帶於「人」的「人權」將會產生重大異變,現存的家庭結構亦將受到劇烈衝擊,更為不可忽視的是,當社會菁英階層不斷複製自己,把持行業頂層,或會進一步加劇社會階層凝固,催生社會撕裂,加重社會矛盾。

複製人除了有違人類倫理,且會涉及人類生命演化的若干重大問題。自然讓人類選擇有性繁衍的方式,就意味著它有極大的優點,其中最大的優點是,有助於實現基因多樣性,從而保證更高的物種存活率。有性繁殖可以暫時保存不利基因,維持基因的多樣性,這樣,當顯性基因不再適應環境時,備位的隱性基因可以迅速就位取代。

這世間,每一種東西被創造出來,都有其雙面性,正如世界上第一種抗生素—青黴素的發現,帶動了抗生素家族的誕生,拯救了無數患者的性命。但抗生素的濫用,也摧毀了不少人的健康。

當然,人類不必過於悲觀。對於任何科學的新發現新成果,人類有必要重視,但也無須害怕,畢竟推進科學進步的是人,能控制科學的也還是人。

本文來源:《多維TW》月刊0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