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起落在88個琴鍵間黃凱盈行旅音樂瘠地

Foto

2014年,一群穿著原住民服裝、光著腳丫、拉著小提琴的親愛愛樂弦樂團孩子,拿下台灣音樂大賽冠軍。他們是來自南投縣仁愛鄉親愛部落,有著深藏不露的音樂基因,這是一所偏鄉的迷你小學,全校僅有58位學生,平均每年不到10個畢業生。他們和許多台灣原住民部落有著相同的處境,單親家庭、隔代教養的社會問題極為嚴重,因著陳佩文、王子建兩位老師無私的奉獻,改變了這群原住民孩子的命運。他們的美勞課就是動手做小提琴,放學後學習拉琴到晚上9點。難掩音樂律動的敏銳天賦,悠揚的琴聲迴蕩在山林之間……

娓娓道出這則令人動容的「親愛的琴」故事的是身為七年級生(80後)的音樂家黃凱盈,為進入音樂班接受正規音樂教育而散盡家財,黃凱盈感觸良深,她是個過來人,從小就讀音樂班一路苦練到攻讀博士學位,經濟負擔極為沉重。想走這條音樂之路,不僅要靠天賦、靠苦練而已,這一筆龐大的費用,豈是一兩份普通老師的薪水所能負擔?

為此,2016年「Taiwan 88」計劃主持人黃凱盈,透過FlyingV群眾募資,購買了88把小提琴,並陸續將這些小提琴捐贈到阿富汗、巴基斯坦、智利、緬甸等開發中國家,如緬甸的國家領導人、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翁山蘇姬(Aung San Suu

Kyi),也獲贈一把。就這樣,古典音樂跟隨著黃凱盈老师行旅世界的足跡,來到音樂瘠地的故事,讓世界看見台灣。

黃凱盈是位外型亮麗的甜姐兒,她和許多學院派音樂家的成長背景相同,小學念的是光仁小學、師大附中音樂班,15歲獲獎學金負笈英國倫敦The Purcell School藝術高中留學,然後去美國茱麗亞音樂學院(Juilliard School)、耶魯大學研究所進修,2012年5月,她取得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Stony Brook University)博士學位後回台。如果沒有意外,像她這般的音樂家,理所當然地會走進音樂學院教書,進入國家表演廳演奏—但結果並非如此。

年紀輕輕的黃凱盈,其實演奏足跡早已遍及世界各地,她14歲就在國家音樂廳演出,她不諱言,在古典音樂領域,不論是台上的演奏家或是台下的樂迷,都是人生勝利組,而且不乏超級的人生勝利組。她清楚地認知,在古典音樂的殿堂裏,僅能與極少數人分享,絕大多數人無法像親愛部落的孩子那般幸運,能在人生顛簸的路上遇到貴人陳佩文、王子建兩位老師的幫助,得以從音樂的貧瘠之地探索古典音樂之美;她也曾經想追隨指導教授學院派的音樂路線,然而也不免懷疑自己:「在這條音樂路線上,我能超越他們嗎?那有什麼意義嗎?」

這個疑惑很快有了答案。2011年黃凱盈攻讀博士期間,她佇立在紐約街頭,親眼目睹「佔領華爾街事件」(Occupy Wall Street)發生,青年人面對失業浪潮、抗議貧富不均,華爾街的變化對她衝擊很大,讓她開始思考,能否讓古典音樂的種子從社會的金字塔頂端走向底層,她要跳離古典音樂的藩籬,讓更多人接觸古典音樂,尤其是那些不曾看過鋼琴的樣子、遑論聽過古典音樂的地方。想得容易,不過,實際去做,開始面臨M型化社會裏種種的現實困難。第一個難題,就是要把艱澀難懂的古典音樂傳遞給音樂資源貧瘠之地的孩子,真的可行嗎?

在音樂瘠地 播下古典音樂種子

黃凱盈想起了在茱麗亞音樂學院的學長、美國小提琴家哈維(William Harvey)一次特殊音樂嚮導經歷,2008年阿富汗塔利班政權垮台後,哈維重建音樂學院,協助成立阿富汗第一個青年交響樂團,他把音樂的靈魂帶回這塊歷經戰火蹂躪殘破的土地上,利用不同音符,對應孩子的名字拼音,引起他們對音樂的興趣,成功地教導這群歷經驚懼的孩子擁抱和平。

這點看似微不足道的成績,實際影響卻是令人難以想像的,因為阿富汗在2001年以前,音樂是違法的,哈維這套利用英文拼音對應鋼琴鍵的有趣方式,還能把幾個「字母」拼出主旋律,又延展出不同情調的變奏曲,讓音樂成為共通的語言,拉近了與古典音樂的距離。

此外,黃凱盈也把音樂的原理,透過簡單的遊戲方式,讓小朋友「玩」起音樂,她擷取樂曲中最重要的元素,例如:節奏、旋律、音程、和聲等,設計出一個能讓學生參與拍手、哼唱、肢體動作、畫圖、回答問題、猜謎等等互動遊戲,從體驗進而與樂曲產生更深的共鳴。甚至在詮釋貝多芬《命運交響曲》時,她帶著學生跟著節奏拍打「噠噠噠噠」的節奏,再將學生分為三組,現場玩起波浪舞,認識所謂「交響曲」的概念。

在與學生們的古典音樂初體驗裏,黃凱盈把台灣民謠《望春風》的相思情感,與西方浪漫樂派李斯特的《愛之夢》(Liebestraum)融合編曲,讓孩子能貼近古典音樂之美;同時混和台灣的《搖囡仔歌》、巴哈《搖籃曲》、舒伯特《聖母頌》(Ave Maria)三首曲子,把自己成長背景和孩子們融合在一起,古典音樂不再陌生,而是回到幼時共同熟悉的搖籃曲。原來,古典音樂可以這麼有趣。

2013年5月開始,她與同學、美籍鋼琴家Kimball推動「Taiwan 88」計劃,把這套有趣的古典音樂教育方式,帶給偏鄉孩子無限的歡樂與啟發, 數字88,代表的是鋼琴的88個黑白鍵。迄今為止,她號召具有相同理念的音樂家舉辦超過60場校園音樂會,超過2萬名學生參加,今年下半年,還預計前往高雄、台南的偏鄉學校扎根古典音樂教育;黃凱盈開創了古典音樂的新面貌,2014年她到緬甸仰光籌辦《第一屆緬甸國際音樂節》,邀請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翁山蘇姬共同參與。踩著人道關懷、行旅世界的步伐,她在2015 年獲選十大傑出青年,那一年她30歲。

脫下高跟鞋 光著腳走入人群

或許有人認為黃凱盈的成功歸功於亮麗的學經歷與貴人相助,事實不然。黃凱盈曾赤足站在TEDxTaipei的分享舞台上說,「脫下高跟鞋,我光著腳回來,願意腳踏實地走入人群,就能看見更大的世界。」沒有資源,憑藉著天蠍座的執著,這兩點和前揭黃凱盈講述「親愛的琴」故事的精神頗為一致。

2012年學成歸國,偶然機會下,她聽聞朋友說紙風車劇團下鄉巡演超過300場兒童劇,她想「我也可以做社會底層的古典音樂教育工作,我有音樂專業,能做多少是多少,能做多久是多久」,於是她啟動了「Taiwan 88」計劃,只憑一股藝術家的熱血與傻勁去衝,她相信:困難會迎刃而解,資源會水到渠成。

的確如此,當她到緬甸當音樂志工後,朋友建議她可以找台灣民主基金會贊助經費,基金會主管詢問她能不能找翁山蘇姬參加,不過也提醒她可能會影響她日後在中國大陸發展。於是她與一群國際音樂家意外闖進緬甸這個陌生的國度,沒想到緬甸音樂節最後一場音樂會時,翁山蘇姬真的出現在她的眼前,爾後她在北京、上海的音樂演出並沒有受到影響。

黃凱盈對此自信地表示:「你擔心的困難和風險,不一定會發生,如果你因此不去嘗試,永遠沒有成功的機會。」

黃凱盈以翁山蘇姬之名演奏了一首專屬她的樂曲,除了有她的名字、孔雀展翅(翁山蘇姬所屬全國民主聯盟的標誌)的律動意境、還有鋼琴模仿緬甸傳統音樂的旋律,深深感動了翁山蘇姬。當翁山蘇姬拿著親愛部落的手作小提琴,對黃凱盈說,這些來自世界各地、多元文化的音樂家,讓她看到世界和平的可能。這時的緬甸,還是軍政府主政時期,與世隔絕已半世紀之久。能在這裏讓古典音樂的種子萌芽,無非也同時點亮了其他人的希望。

(註:親愛愛樂弦樂團並不接受手工小提琴訂單,他們主要以文化演出收入賺取學費,黃凱盈的國際友誼案是例外。)

本文來源:《多維TW》月刊017期

圖片來源:黃凱盈

https://www.facebook.com/duowei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