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高鐵的終極命運

Foto

跑過財經新聞,特別是跑過企業新聞的記者都知道,公司的財務面訊息往往特別敏感,報導時務必格外小心。尤其是有關跳票、周轉失靈的財務危機,動輒引發銀行抽銀根、股價崩跌的連鎖效應,一旦寫錯了,記者挨告事小,影響層面除了被報導的企業本身,還有廣大的投資人,當然不可不慎。

不僅媒體有如此自覺,政府主管機關通常對於企業財務的訊息,發言也很謹慎,粉飾太平當然非大眾所期待,至少肯定不會火上加油。然而在去年下半年時,交通部官員開始指出高鐵財務狀況加速惡化的各種訊息,之後江內閣、毛內閣的相關官員,開口閉口都是高鐵「資不抵債」、「大限在即」,甚至一起搖旗吶喊地說「高鐵要破產了」。在我經歷過的金融風暴、金融海嘯等幾波台灣企業倒閉潮中,也從沒見過政府這麼急著喊失火,這一次可真算是令人開了眼界。什麼時候破產這個專業詞彙,成了大家可以隨便說說也不必負責的形容詞?

高鐵的財務狀況不佳,不是秘密也不是新聞。但破產是專門的法律術語,除了資不抵債不一定就構成破產,只有債權人或債務人本身向法院提出聲請,由法院裁定宣告,誰也不能說哪個公司一定會破產。高鐵帳面上的債務數字雖驚人,其實公司的現金屬淨流入,在「正常」情況下大有與債權銀行進行債權協商的條件,並沒有到無法營運的程度,卻被政府形容得彷彿公司快垮了、列車要停駛了。一位高鐵原始股東就為此憤憤不平說,政府一下要道德勸說原始股東不參與增資,一下又打著社會正義的旗幟要原始股東增資,這當中政府部門對高鐵財務問題是否有一致的思考?

而投資了這麼多錢、這麼多年後,高鐵五大原始股東彼此之間,還有與政府之間的愛恨情仇糾葛,用明清章回小說也難完整交代,更別期待司法能仲裁出個你對我錯,再決定雙方的三分田水五分犁該怎麼分攤才公平了。其實高鐵本就是個政治產物,最終命運肯定也就是政治角力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