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歐QE成效 專家唱衰聲不斷

Foto

為了拉升通膨與刺激經濟成長,歐洲央行(ECB)終於決定放手一搏,推出總規模1.14兆歐元的量化寬鬆(QE)方案,惟其成效備受市場質疑,許多專家認為規模不足,且出手時機過晚。

歐版QE千呼萬喚始出來,ECB周四宣布3月起每月將斥資600億歐元購債,然而購債方案才剛宣布,市場即出現各種看衰的聲音,專家認為光靠此一措施難以解救歐洲經濟衰退危機,對金融市場也僅能提供短期的提振效果,更令人擔憂的是新增的資金可能四處流竄,在全球製造更多的問題。

安聯集團首席經濟顧問伊爾艾朗(Mohamed A. El-Erian)在金融時報專欄撰文指出:「ECB可以收到的效果是弱化歐元與維持超低的利率環境,但無法達成明顯的經濟成長提振效果,而且還會徒增產生間接負面衝擊與意外後果的重大風險。」

IHS全球洞見首席歐洲經濟學家亞契(Howard Archer)發表研究報告表示:「QE並非可以一舉解決歐洲許多經濟問題的妙方,歐洲經濟是可受惠於低油價與歐元貶值,但QE提供的助益有限。」

專家認為,歐洲的購債方案乍看之下與美國第3輪QE相當類似,每個月都投入數百億的資金,且都以持續買進至達成預定目標為止,聯準會(Fed)的目標是就業市場大幅改善,ECB則是要看到通膨率回升到其目標水位。

然而進一步觀察,歐美的QE方案有其不同之處。當Fed於2012年9月推出QE3時,當時美國通膨率有1.6%,經濟也還有一定的成長水準,反觀ECB則是在通縮與經濟衰退威脅籠罩下才推出QE,意即ECB即便終於出手也有為時已晚的重大疑慮。

高盛總裁柯恩(Gary D. Cohn)指出:「我不確定QE是否為扭轉歐洲乾坤的關鍵,貨幣政策只是眾多選項一,並非終極解決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