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歐巴馬的伊朗夢

Foto

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森訪問中國大陸,為兩國關係正常化奠定基石,後來他儘管因水門案醜聞下台,但沒有人否認他打開中國竹幕的外交功業。

 1985年,美國總統雷根與蘇聯總書記戈巴契夫進行核武談判,兩年後簽定銷毀中程飛彈協議,是美蘇自1960年展開限武談判以來最大成果。後來雷根因黎巴嫩事件與伊朗軍售而聲望大跌,但是沒有人抹煞他促成美蘇軍備競賽減緩的外交成就。

 如今,距離卸任只有兩年的美國總統歐巴馬追隨前任腳步,企圖與美國30年的宿敵伊朗達成減核協定,以此外交成果來建立自已的歷史地位。

 他為了與伊朗進行談判,強勢運作,不顧中東長期盟友沙烏地阿拉伯的警告與以色列的反對,甚至不惜與國會翻臉。為了與伊朗達成協定,他堅持要訂下最後期限,而在期限屆滿仍未談出結果時,他又堅持必須繼續協商。

 在談判達成協議之後,歐巴馬既欣慰又自豪,針對之前各方的譏諷與批評,他引用另一位美國總統甘迺迪在古巴飛彈危機時所發出的名言:」絕不因恐懼而協商,但也不會畏懼協商」。他顯然想以這句話來證明他長期堅持的外交政策路線是正確的,即是給協商一次機會。

 歐巴馬真能以伊朗減核協定來建立自已離開白宮後的歷史地位嗎?很難,因為這是一項互信基礎極為脆弱的原則性協定,在後續的談判中,伊朗國內有強硬派掣肘,美國則有國會的杯葛,而伊朗在中東的敵人也不無可能伺機從中破壞。即使最後終於達成全面性的協定,在執行面也會有無數的變數存在。

 歐巴馬在中東政策上有過一些嚴重的錯誤,例如2011年過早自伊拉克撤軍,其所留下的空間為伊斯蘭國所佔,如今烽火連天。又如他拒絕對敘利亞進行轟炸,反而使得該國內戰更為慘烈,生靈塗炭。

 現在,他只有希望伊朗減核協定不是另一個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