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讓臺灣慢下來!

Foto

現今的臺灣,「快」已變成一門顯學。柯文哲說:「這個世界不是大的打敗小的、強的打敗弱的,而是快的打敗慢的,所以『快』要變成一個文化」;小米科技董事長雷軍來台演講時也說:「天下武功,唯快不破」,他建議台灣創業者動作一定要快。顯然如今快才是王道,不過如果可以,我衷心期盼臺灣能夠慢下來,唯有如此才能讓躁動的人心沈澱,從而找到台灣的方向與出路。

 快快快!網路時代什麼都講求速度,而柯P無疑是這股快打旋風的代表人物,很對這個時代、尤其是年輕世代的胃口。柯P主政下的天龍國百日維新,有人喊讚、也有人深以為憂;不過他說幹就幹,不拖泥帶水的作風,的確讓很多人看得很爽。其實在科技世界乃至財經領域,早已進入10倍速時代,但柯P卻是把這股「快文化」帶進向來龜速、和稀泥的臺灣政界的第一人。

 快文化的另一個效應,具體而微呈現在新聞領域。以前新聞講究的是獨家,如今拼的卻是速度,大家比的是我的即時新聞比你快1分鐘,而不是我的新聞比你更精確、觀點比你更深入;不過一味求快的後遺症也不小,日前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的「假死新聞」就是最明顯的例子。各家媒體因一則網路的假截圖紛紛發出快訊,之後在謠言澄清後,又火速撤稿、更正,鬧得灰頭土臉。此外,興航空難的機師及高雄監獄典獄長,在事發當時媒體也急於造神、搶新聞,但在真相浮現後,瞬間從英雄變狗雄,也完全反應出快文化的負面效應。

 快,固然可以讓人掌握先機,獲得極大優勢,但反面的破壞力也一樣強大。也因此,國外新聞業已興起一股「慢新聞」革命,英國的《延遲滿足》雜誌正是其中代表,這本每季出刊的雜誌,報導的不是新聞,而是三個月前甚至更久遠的舊聞;而他們也呼籲全球媒體一起加入這場新聞革命,原因是超快的新聞周期,讓「第一」凌駕「正確」、讓「訊息」取代「意義」,而他們要做的就是「在塵埃落盡後,替重要事件作最後解析」。

 快新聞的霸權如今也籠罩臺灣,讓「內容為王」的媒體文化變質為「即時為王」,媒體快速生產,閱聽人快速消費,但只能接收到海量般的破碎資訊。所幸,最近臺灣出現一本叫《眉角》的雙月刊,靠著群眾募資平台獲得創刊基金,一位團隊成員表示,資訊爆炸的同時品質也逐漸堪憂,我們迷失在斷裂又未必可信的一則則連結中,如果速度是正確性的毒藥,媒體一定非得走向搶快的即時訊息嗎?

 不過我更在意的,是慢新聞論者所警告的:「快新聞讓人見樹不見林,也讓民主難以存續」。柯P固然是當紅炸子雞,但其旋風也帶來民眾習於求快、求爽、求有感;與此同時,從中央到地方,官員為了討好婉君、討好新世代,競相推出一些速食政策,東施效顰,全然不考慮其帶來的後遺症。

 人心躁動的年代,臺灣其實不缺快,缺的是慢下來的智慧。其實舉凡國家大事,鮮有速成的特效藥,必須像電影「讓子彈飛」中所傳達的,得讓子彈飛一會兒,才能看出是不是精準命中目標。如果人民缺乏等待的耐心,就不會有勇於承擔的政治人物,而臺灣也只能一直陷在民粹流沙中,無法自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