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南向政策口號喊得震天,又大張旗鼓在總統府成立新南向辦公室,然而具體內容至今尚未定章,只知道相關部會還在研擬階段。倘若新南向政策是新政府重要的政策,為什麼千呼萬喚,仍遲遲喚不出一完整具體的政策內容? 新政府上台即將屆滿三個月,總統勝選至今也有七個月的時間,難免讓國人覺得新政府其實還沒有準備好就執政了,同時也開始對新政府的治國能力產生質疑,新政府切莫掉以輕心。
加以這段期間,台塑越鋼5億美元賠償案、義聯集團越南鋼鐵建廠撤出案,以及立法委員蘇治芬護照遭越南扣留等事件,接二連三的發生,鬧得沸沸揚揚,一時之間新南向政策的可執行性不由令人質疑,而相關部會發言人僅以單一個案不影響新南向政策的推動來回應,檯面上並不見政府採取任何明顯的積極作為,自不免要讓民眾感到失望與無奈。
政策能夠有效執行,通常天時、地利,與人和是重要關鍵,缺少任一環,再好的政策也必是事倍功半。當此政府起步推動新南向政策之際,台塑越鋼事件來得不是時候,可謂出師不利。惟有儘快提出創新的南向大戰略,以及耀人耳目的亮點行動方案,才有可能力挽狂瀾。
平心而論,小英政府提倡的新南向「三新」政策(即新的範圍、新的方向、以及新的支撐)並無太大的新意,與馬英九政府時代所倡議的新鄭和計劃、優質平價等計劃的內涵差異不大,僅換湯不換藥。目前新南向政策所揭示的,以及被批判最多的是,政策缺乏頂層設計的大戰略與創新運營模式。針對這點,個人從解決問題( problem solving)導向的思維,嘗試提出以下建議供政府擬定相關政策時參考。
首先,三大市場區隔的新南向戰略布局:東協與南亞各國的經濟發展狀況與宗教文化差異頗大,台商必須針對各國的區域發展情況以及市場需求擬定不同的市場區隔策略,建議如下:
其一,以越南、緬甸,柬埔寨地區為主要生產基地,生產東協地區由脫貧至小康所需的居家生活、醫療保健、以及健康美麗等商機之產品,除外銷其他國家外亦可提供東協當地市場所需。
其二,以印尼為清真基地,行銷全世界穆斯林市場。印尼有2億4千萬人口,大部分信奉回教,是穆斯林的大本營,台商可考慮以印尼為清真基地,將清真產品行銷於佔有全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穆斯林市場。
其三,以出口貿易模式搶攻印度內銷市場。印度共有29個邦,12.7億人口,雖然每個邦的語言與宗教文化有所不同,市場潛力仍非常龐大。由於印度的產業基礎措施尚未健全,內銷市場卻是潛力無窮,因此,建議可先以出口貿易模式搶攻印度內銷市場。
此外,因為語言、宗教文化的不同,多年來台商開拓東協與南亞市場並不順利,應優先針對其困難點尋求解決方案,建議以下四項:
1.鼓勵智庫(工研院、商研院、中經院、台經院、資策會等)以及相關財團法人以聯合艦隊方式,一起在東協與南亞國家設立分院。初期可以越南、印尼,印度三個地區為先設據點,結合貿協與駐外代表處等單位,協助廠商開拓並深耕東協與印度市場。
2.鼓勵各研究型大學或具特色之科技院校成立東協與南亞市場研究與運營中心,有系統的培育人才、開拓新興市場,並吸引全世界包括台灣、東協與南亞國家的學生、研究學者、廠商、退休官員等產官學研機構與人員進駐,將該中心型塑成為世界級的東協與南亞市場研究重鎮暨運營育成實驗基地。
3.研擬一套誘因機制,積極鼓勵企業與研究機構前往東協與南亞國家設立據點,並開拓海外市場。例如補助彈性薪資給遠赴印度市場開疆闢土的外派工作人員(包括學校教師、研究生、智庫研究員、企業外派主管),以及提供企業必要的諮詢與優惠融資協助等。
4.積極承辦與落實有利開拓東協與南亞國家的政策,例如與當地政府洽談設立台商投資與商貿專區,鼓勵系統服務及整廠(案)輸出,設立單一服務窗口等。
長久以來政府耗費太多時間與資源在政策的研擬與規劃研究,對落地實踐的行動方案較少關注。換言之,政府花較多精力在know what 與know why上,而較不重視know how方案的執行與調整,殊不知know how才是政策成功的關鍵所在,這個認知也就是為什麼民間企業通常擁有較佳執行力與績效的緣由。我們希望政府能夠改變心態與作為,由傳統分析與規畫者的角色提升及轉化為實踐者,經由做中學(learn by doing)來調整政策,尋求最佳可行的執行方案。並以解決問題導向思維,擬定國家政策方針,如此才能大幅提升政府的執政效能與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