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房價時代,不少民眾以租代買,但除了房租水準外,大部分租屋族認為分租室友、居住環境安全性也很重要,當然,房東的好壞也是重要考量因素。但整體來說,買不起房,租屋族長期寄人籬下,居無定所的漂流感,更凸顯政府推動「居住正義」的重要性。
一位家住南部北上工作的上班族黃小姐,租房子已超過10年,她透露,剛出社會時每月薪水不到3萬元,房租1個月就要1.2萬元,超過薪水3分之1,經濟負擔壓力很大。
她說,租房子除租金負擔外,一般分租套房或雅房,有太多公共空間使用問題,包括冰箱、洗衣機等,加上房間隔音可能很差,因此選擇室友就相當重要,而且室友有沒有養寵物也要考量進去。
租房子好處是換工作時可隨時換地方,但感覺居無定所,而且每次換租屋處搬家很麻煩,至少都要花數千至上萬元的搬家費,所以她現在找租屋一定要找有附家具的才行。
同樣在台北工作、租屋的張小姐表示,安全性是最大考量,一般來說,租屋不會難找,但要找到交通便利,又要租金符合預算就比較難,尤其是雙北市因垃圾不落地政策,倒垃圾就是一件麻煩事,要請人幫忙倒垃圾,每月就要多支出100~500元,又是一筆不小的開銷。
《好房網》透過網路民調,針對民眾租屋的痛點進行調查,發現租屋族最在意的竟是人際關係,最怕「遇到惡鄰居或室友」選項占比高達26.1%,甚至還凌駕於第2名的21.7%「人身不安全」,干擾生活作息就算了,還可能引來不必要的租屋紛爭,惹得一身腥。
至於第3名則是「屋況差房東置之不理」,租屋族最困擾的就是房東擺爛,在面對強勢的租方時常不敢挺身而出,多半只能摸摸鼻子自認倒楣。
《好房網》總編輯吳光中表示,以台灣租屋市場來看,租屋族是相對弱勢的一群,在毫無社會經驗,又缺乏自我保護意識下,經常無意中和房東簽下了「不平等條約」而渾然不知,以致於衍生後續的租屋糾紛卻求助無門。其實,租屋族除了負擔房租外,考量層面甚至比買房更廣,這些都是政府政策可以著手協助的切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