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產業是「中國製造2025」戰略的發展重點,沿海製造大省也積極推出優惠補貼方式,鼓勵企業「機器人換人」。不過,在產業前景一片大好之際,卻有中國本土的機器人產業人士跳出來澆冷水,直言現行政策產業發展方向錯誤,各地盲目跟風,恐致產業泡沫化。
根據界面新聞報導,國際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聯盟創始人兼執行主席羅軍表示,最近廣東、浙江整在火熱推行「機器人換人」,對購買機器人的企業給予優惠補貼,雖然直接促成產業升級,但弊端也十分明顯。因為企業在採購機器人時,往往選擇較具競爭力的外國產品,使得優惠政策變成擠壓中國國內機器人產業的推手。
羅軍表示,2014年中國採購5.6萬台工業機器人,其中超過50%是被4大國外品牌所占據,而中國雖然號稱有500家機器人公司,但只能瓜分30%的市占率,而且在這30%的市占率中,伺服電機、控制器、減速器等關鍵零件幾乎都要仰賴進口,根本毫無本土廠商的發揮餘地。
中國本土機器人產業除了技不如人,未來可能還要面對產能過剩的問題。羅軍認為,機器人產業園的建設目前在各地遍地開花,但缺乏整體規畫,「基本上處於失控狀態」,這樣大躍進式的發展非常容易導致產業泡沫化。
羅軍的憂慮並非空穴來風,機器人產能過剩的情況在部分產業已經出現徵兆。汽車業內人士指出,中國汽車業一直是工業機器人的最大客戶,但最近國內汽車銷量明顯減緩,產能利用率下滑,可能會影響到機器人的採購。而國際4大機器人廠商之一的發那科(Fanuc)更在日前直言,由於中國經濟減速、而且客戶手機訂單下滑,因此將下調本財年度的財測。
羅軍認為,未來30年內中國都會是全球最大的機器人市場,若以工業機器人對應每萬名員工的比例來看,中國還遠落後日本、德國等地,還有很大的成長潛力。但在產業發展的路徑上,應該將更多資源投放在下一輪產業發展布局,也就是智能機器人,而不要再走過去世界工廠的老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