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交通老兵,但必須先承認,這是我第一次由老齡社會來探討問題,從事交通與城市規劃,身為工程師一向有個責任,就是要看未來趨勢。高齡化社會對台灣造成衝擊,影響是多層面的。議題往往扣住醫療專業,對於交通的著墨鮮少,但在國外,自1970年代陸續有相關研究,多是老年人駕駛時對於交通安全的影響。從政策層面來看,OECD國際經濟合作發展組織2001年出版的「Ageing and Transport」才就交通、老人需求、安全課題做深入探討。歐盟則關心大眾運輸對老年社會的服務,EMTA歐洲都會運輸組織協會2007年出版「Older People and Public Transport」,爾後歐盟許多執行計畫都以這為參考依據。歐盟替高齡化社會進行組織安排,GOAL-Growing Older, Staying Mobile此組織有許多資訊公開在網路上,並與各國中央、地方政府運輸部門聯繫。
國外就交通議題上,首要問題是交通安全,關心高齡化駕駛對於道路安全的衝擊,駕駛執照不是人權,是社會給予的特權,因此需經過健康檢查才能給予駕照,甚至為高齡者安排訓練,使高齡者瞭解其對社會交通帶來潛在危險。另一方面,政策所關心「高齡人士獨立(自力更生)生活能力」:包含心理的影響,例如(一)如何延長駕駛歲月的研究;(二)如何從駕駛汽車道駕駛輪椅或者代步車;(三)並鼓勵他們能在社區中騎自行車、步行等;(四)替代的大眾運輸、準大眾運輸系統;(五) 行人環境;(六) 無障礙交通環境等。
永續交通上 尤重軟、硬體配套改善
「高齡化社會的交通」和「永續交通」所鼓勵的政策或發展方向不謀而合:(一)改善大眾運輸、準大眾運輸系統;(二)改善行人環境 Active Transport/Mobility;(三)無障礙交通環境。高齡化社會的交通不是單一議題,包括城鄉、年齡層區別、國情、文化、性別上的差異。
建議政府及NGO都應重視「高齡化社會的交通」之研究,不論是環境上或資訊上改善,尤其是:(一)汽機車安全議題及其對應措施;(二)電動代步車管制措施;(三)行人、無障礙環境改善;(四)可參考國外文獻,規劃、改善「高齡者的交通資訊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