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全球股市動盪、匯市不安,各國的多項經濟數據也都是欲振乏力,因此在專家看法或是報導中經常會出現「黑天鵝」等字眼,代表著許多不確定性的地雷一一在爆發,所以一時之間就突然看到黑天鵝滿天飛的壯觀景象,不過事情真的是這樣嗎?
有問題就查查網路,維基百科上說,十八世紀以前的歐洲人因為他們所見過的天鵝都是白色的,從未發現過別的顏色,因此所有對於天鵝的長期觀察與研究理論,都定義成天鵝就是白色。一直到後來他們發現澳洲,看到當地竟然有「黑色」的天鵝,這下子就算你以前研究過一千萬隻天鵝,從生物學上的角度對牠做過各種定義,以前那個「天鵝就是白色」的說法,也會因為這個黑傢伙(哪怕只有一隻)而被推翻。
這引發人們對於認知的反思,以往你認為對的、理所當然的事情,會有一夕翻盤的危機,以前覺得對的事情,不見得以後也都是對的。因此說「它們極為罕見,在通常的預期之外,在發生前,沒有任何前例可以證明,但一旦發生,就會產生極端的影響。」
不過現在黑天鵝效應似乎已到了濫用的地步。有一次,一家科技廠商說他們要在海外各國廣泛布局、設點,多方引進各國科技人才,希望用較廣的關照面向發展、「以防範黑天鵝的出現」。問題是,黑天鵝應該是無法防範的,已經可以預想考慮得到的東西,似乎不應該被拉進來用這比喻。
另外更嚴重的,現在變成只要是比較意外的事件,幾乎都很容易被隨便吊上個黑天鵝的書袋,做成標題到處放送,所以也就看到黑天鵝滿天飛,包括經濟數據欠佳、市場買氣不振、兩國相處不爽(可能打仗),可憐的黑天鵝都會被硬拉出來跑一下龍套、呱呱叫兩聲再放牠下台,簡直比當年禽流感時還要搶版面。
令人感嘆,現在多數訴諸文字的東西,包括報導、網路消息其實已經是錯誤百出、甚至是以訛傳訛,所以當要把這隻過勞的黑天鵝再請上台表演時,可能還是請多關照看看是不是一定要牠露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