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的黑不是黑,你說的白是什麼白…」這首旋律雋永的流行歌曲,娓娓道出視障者對於大千世界的憧憬與想像,有一點躊躇、一點期待、又有一點怕受傷害。如果我們把類似心境投射在每個人身上,各位讀者可以想想,從小到大一路走來,是否曾遭遇過一些難以言說的困頓時刻?過往經驗與知識完全派不上用場、舉目四望絲毫沒有頭緒,甚至有伸手不見五指的絕望感…。
筆者最近就有過一次奇妙體驗-「黑暗對話工作坊」,在極端黑暗中,僅透過一支盲人手杖與身旁夥伴察覺、摸索、理解未知的周遭環境。為不破壞其他人的嘗試興致,筆者省略對於種種體驗活動的描述,僅著重於參與心得的分享。
活動剛開始,筆者心中浮現的第一感想是:視障人士的日子真是辛苦!舉凡正常人眼中的稀鬆平常,對他們來說都是天方夜譚,不管是辨識物品、確認數字、堆疊形狀等,每一項任務都比登天還難。當下認為這個工作坊的背後用意,是為了讓身心健全者以感同身受的方式強化同理心,進而擴大自我疆界、促進個人成長,尊重並認可不同族群的多元價值。
活動進行不久,便陸續有學員好奇,為何工作人員/培訓師們的動作敏捷、效率極佳?是因為使用類似夜視鏡等輔助器具嗎?於是耳語開始出現:如果工作人員可以(使用),不如也提供給學員們降低不便感吧…,多數學員們抱持著這樣的疑惑,一直到活動結束後,才赫然發現這些工作人員清一色都是視障人士。
筆者瞬間醒悟:這個工作坊其實是想透過一種「典範轉移」的微體驗情境,利用短短幾個小時的活動,濃縮鋪陳出一個通常需耗時數十年的大環境改變,並讓參與學員領會如何快速轉變心態、積極謀求生路,甚至活出另一片天地。
就像這些視障朋友一樣。雖然他們平時需要倚賴手杖、點字、導盲犬等特殊工具輔助,才能勉強適應所謂的「正常世界」;但如果有一天巨變突生,太陽不再散發光芒或受到大幅度遮蔽,使得無盡黑夜籠罩大地,視障人士顯然會立即如有神助,從過去的弱勢族群搖身一變,成為物競天擇下的最適生存者。
也就是說,人人眼中顯而易見的「缺陷」,不見得會永遠拖累你/妳的人生;眼下頭角崢嶸的「優勢」,也未必能保證你/妳日後一路順遂。在科技日新月異、趨勢輪轉迅速的現代社會中,典範更迭的速度只會愈來愈快,如果人不能一直學習、前進、成長,隨時調整並努力融入新變化,當然有可能在旦夕間自金字塔頂端墜落無底深淵。
若觀察其正面意涵:如果連在這種完全無法視物的條件下,人都可以戰勝自己、找到生路,天底下怎麼會有做不成的事、辦不到的任務、完成不了的使命?箇中關鍵在於心態!只要你/妳願意改變、相信自己可以,就有機會找到對的方法、對的途徑、對的貴人,最後終能扭轉頹勢、後來居上,即便是滿手爛牌也能反敗為勝。
黑暗的最大意義是為了讚頌光的存在。
最後,簡介一下「黑暗對話工作坊」的背景,推薦給永不放棄希望的讀者們有機會試試。
「黑暗對話」 (Dialogue in the Dark, DiD) 是由德國社會企業家Dr. Andreas.Heinecke在1988年創立,經由盲人或弱視的培訓員引領,在完全黑暗中經歷各項遊戲及體驗,以體驗館、工作坊、品酒會、音樂會等模式營運,至今已擴及160個城市,超過30個國家、650萬人次參與,是一家經營有成、名聞遐邇的跨國社會企業。
同時,也由於其組織宗旨明顯有助於提升整體社會對不同文化、分歧觀點的認知及包容,已被世界經濟論壇(WEF)列為常規項目,大力推薦給跨國企業做為人力資源發展訓練工具。2011年由財團法人愛盲基金會取得授權,正式引進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