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一年後,最近再次走訪香港,感受到香港社會在應對時局變化中展現了韌性,對香港的未來依然充滿樂觀的期待。
這兩年,香港經歷了兩個影響未來的重大事件,去年9月底爭取爭普選的雨傘運動,讓陸港兩地關係出現了微妙的變化;今年4月,在香港「反水客(即水貨商)」聲浪高漲之後,大陸調整深圳旅客赴港簽證政策,將「一簽多行」改為「一周一行」,直接衝擊到香港的零售市場。
此次訪港,撥空去尖沙咀一逛,此時正值香港零售業折扣旺季,但向來是遊客血拚大本營的廣東道、北京道,已不復見以往萬頭鑽動的人群,而林立在此區的各大國際精品旗艦店,也沒有往日消費者在門口大排長龍的景象。還有很多顯然是鎖定陸客的金飾店、鐘錶店和藥妝店,店內看起也相當冷清。
香港自2003年7月開放陸客自由行之後,如今帶來每年超過4,000萬人次的大陸遊客,消費力十足的陸客成為香港零售業的重要支撐力量。而零售業的蓬勃發展,也成為過去十多年來香港經濟快速成長的重要元素。
然而,香港對容納陸客已達臨界點,加上大陸經濟的放緩,陸客在港的消費力恐大不如前。香港政府的資料顯示,今年前10月,香港的零售業銷售額年減2.7%。香港重要的經濟動脈,正遭遇嚴苛的挑戰。
不過香港社會富含著自由和多元的特性,正將當前的危機化作轉機。在參訪的行程中,看到了很多充滿理想和抱負的年輕設計師和創業者,他們廣泛地汲取了歐美和兩岸的文化精髓,全心投入時尚、美食、影視等領域,雖然很多還在萌芽階段,卻看得出他們信心十足,香港的未來正交在這群充滿抱負的一代人身上。
當然,香港「內功」依然雄厚,金融投資、中轉貿易、流通運輸、法律仲裁等服務業實力,在亞洲地區仍是首屈一指。零售業跑不動,其他行業馬上接棒,香港經濟還是大有機會再展活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