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蔡友才的豪氣

Foto

現金增資今年幾乎成為各大金控的「全民運動」,其中,在公股金控獲利奪冠的兆豐金,在上周五合計原股東及員工認股、特定人認股在內,總繳款率已接近99%,可說已提前宣布成功。

 而令人意外的是,這回在特定人現增部分,對於外資,兆豐金卻是「一張都不給」,相較於現在資本市場上對於外資向來以「外國的月亮比較圓」視之,總以為外資增加了,國際能見度也跟著增加,蔡董在兆豐金現增案的抉擇,反而給金融圈逆向思考的空間-外資的投資對於金融業而言,究竟扮演何種角色?

 台灣資本市場漸走向國際化,外資對於金融業,或是其他上市公司的股票加碼,大致上呈整體性的提高,固然,外資持股升高,代表受到國際投資者的認可,是好事一樁,但另一方面,外資持股升高,公司股價未來也相對承受更大的波動,一旦外資大進大出,公司得承擔的股價起落壓力也會更大。

 以兆豐金為例,外資持股比重已在30%附近,數月前還在30%以上,但就在兆豐金要辦理現增案的消息宣布之後,外資即開始賣出持股,其實,外資賣出兆豐金,並非看壞獲利,而是打算透過「先賣老股、再認新股」的策略,爭取從中「套利」的機會。兆豐金董事會通過現增案之後訂出每股21.01元的現增價,對照當時兆豐金每股在24元以上,至少有3元的套利空間,這是外資賣出兆豐金所打的如意算盤。

 上述的思維,從外資對於兆豐金現增踴躍報名,不僅原持股獲配的部位全部認足,甚至還表態在兆豐金現增案的特定人階段,還想再加碼認購就可看出;然而,兆豐金董事長蔡友才並未「順」了外資的心願,在這次特定人認股階段,兆豐金一張新股都沒分給外資股東。

 原因在於,此次兆豐金增資時期,外資股東為了套利,前後賣了超過2%比重的持股,特別是在當前整個大環境不明,多隻黑天鵝飛來,已造成兆豐金股價的壓力,外資此時大舉進行「賣老股、認新股」的套利布局,等於再讓兆豐金股價受到衝擊,使得整個增資過程更加驚險,因此,某種程度上,蔡董的決定可說展現了該有的豪氣,身為兆豐金董事長,他用行動來告訴外資,倘若是看好兆豐金的後市,請穩定的持股,不要只是短進短出「套利」而已。

 而對於金融業或其他投資者而言,外資的角色未來也更耐人尋味,水能載舟,也能覆舟,與其一味以「國際化」的迷思看待外資的存在,或許從「一體兩面」的觀點思考,不只看好處也得看衝擊面,反而更為實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