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借力印度拓銷非洲市場

Foto

最近國內2016年總統大選已進入大拋政策的火熱階段。由於台灣的出口持續衰退,為降低對中國大陸市場的過度依賴,國民兩黨的總統參選人已相繼把拓銷印度市場列為對外貿易政策的重點訴求之一,政府經貿部門更使勁祭出各種前進印度市場的策略。然而,就印度單一市場和可能輻射的跨境市場機會來看,借力印度拓銷非洲市場,相對地就更具有出口侵略性和更大的發展性。

 印度與非洲是擁有超過20億人口的龐大市場,印度的主要都市都有直飛非洲航班,航程約三個小時多,得以降低運送時間與成本,並帶動人員往來頻繁。印度與非洲有著較近距離的地理優勢,且擁有同屬英國殖民地的歷史和文化深度連結,雙方英語流利,加上旅非印度僑民約400萬人,憑著天生勤勞與巧妙的「在地化」,已在非洲各地擁有強大的經濟、社會滲透力與影響力,尤其在製造、流通、貿易、金融、IT等產業領域,都足以使印度成為市場輻射非洲的軸心點。

 尤其非洲係以多樣化與階級化為其特色,這點與印度國內各邦的強烈獨立性頗為相似。在非洲各個市場都是依國境(在印度則是依邦境)、政治、制度、文化、民族等面向來細分,所以「在地化」的經營、運用當地合作夥伴或與其合作,就成為印度企業在非洲市場建立「商流」的關鍵。再加上過去印度和與非洲19國都曾經是英國殖民地,但印度始終標榜「不結盟主義」,對於政情不穩的非洲國家從未採取干涉態度,反而推動融和與協調的經貿外交,因此迄今仍能持續開創非洲的市場商機。

 至於印度之所以能成為市場輻射非洲地區的軸心點,還與她本身擁有深厚的產業與人材實力,以及豐富的原料等優勢有關。素來貫徹「國產主義」的印度,在不同產業領域原本就擁有深厚實力,而隨著近年來法規鬆綁與外國企業進軍印度市場的熱潮,更進一步發展出「群聚性」,如今不只可做為產品的出口基地,也可作為研發基地,或技術人材的出口基地。

 特別是非洲各國的所得水準、產品和服務的型態、基礎設施等,都與印度的水準相差不遠,或處於印度早期發展的水準。印度企業能夠將一路摸索成長的模式,對外移轉到非洲大陸。因為印度企業早已習慣於本國內多元化市場競爭,尤其以中低收入族群為對象的商業型態,故在市場行銷層面也頗能彈性因應。此一傳統特殊經營經驗,加上眾多旅非印僑的網絡,也提供從印度輻射市場到非洲的有利條件。

 儘管當前國際經濟情勢不佳,「黑色」非洲仍存市場的不確定風險,但卻同時隱含潛在商機,這也是中國大陸、歐美和日本企業相繼在非洲布局的原因。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全球經濟預測指稱,2016年在全球各區域的實質經濟成長率方面,北部非洲為3.8%,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區為4.3%。這樣的經濟數字已屬不錯,加上非洲約有3.7億人口屬於中產階層,代表新的消費者群體出現,將是今後非洲經濟快速成長的引擎。

 最近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ETRO」在展望2016年非洲市場時認為,日本企業可以「踏著危機追求商機」。顯見,借力印度拓銷非洲市場,也應該是台灣企業同時拓銷印度和非洲市場的「機會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