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捉襟肘見的周小川

當了13年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行長的周小川,終於在去年11月底完成其任內最重要的政績,也就是讓人民幣加入IMF的SDR(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成為名符其實的國際儲備貨幣。眼見人民幣國際化即將走完最後一哩路,周小川理當可以光榮交棒了,不料人民幣又迎來一場震撼教育,周小川恐得繼續提槍上陣了。

 在國際匯市美元一路強勢、人民幣貶值預期高漲的情況下,中國央行為了順利讓人民幣納入SDR,在去年下半年不惜動用數千億美元的外匯儲備進場與看貶人民幣的市場主力對做,總算在去年11月30日IMF宣布前讓人民幣匯率穩住陣腳,但IMF宣布之後,人行開始釋放之前護盤的壓力,放手讓人民幣走貶,卻有一發不可收拾之勢。

 人民幣自此貶值速度突然加快,即使人行發現苗頭不對而多次進場干預,也難阻貶勢。從去年11月30日至1月7日收盤,五周時間內人民幣已經貶了2.44%;離岸人民幣貶得更兇,貶幅達4.19%。人民幣匯率短期出現如此劇烈波動,讓人質疑它能否勝任一個穩定的國際貨幣。

 人民幣國際化和市場化是並行不悖的,正因為人行不斷地進行市場化改革,才能爭取到人民幣納入IMF儲備貨幣。這些措施包括:對內放寬了匯率的浮動區間、中間價定價機制改革等;對外積極與各國簽署本幣互換協議、推動人民幣作為貿易結算貨幣,擴大人民幣的境外使用。人行按部就班,國際化步伐似乎水到渠成。

 然而,走向市場化還要經過市場的洗禮。但目前人民幣交易市場如同多頭馬車,既有官方的中間價,交易市場又分在岸和離岸,兩市動輒上千點的價差,提供了外匯炒家「聲東擊西」的大好機會,也讓人行疲於奔命,向來沉穩謹慎的周小川,如今顯得「捉襟肘見」了。

 因應之道,人行應考慮廢除中間價報價機制,同時整合在岸和離岸交易市場,並減少不必要的央行干預,讓人民幣匯率更貼近市場價格,雖短期陣痛難免,但唯有如此才能成為成熟的國際貨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