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飛波走浪的亞太金融態勢

Foto

亞太地區全稱為亞洲及太平洋地區,乃是西太平洋地區周邊國家包括島嶼的總稱。海浪隔開了不少國家,太平洋的海浪日日翻動,岸邊的國家各自在日出日落之間生生不息。亞太地區計有30餘國,經濟發展型態差異頗大,社會環境多元,政治立場歧異。在此地區的前兩名經濟強國為中國與日本,一舉一動牽動國際風雲。此區位於南半球的澳大利亞為南半球最大國,以農牧業為主。另低度開發國家包括了不丹、尼泊爾、孟加拉等多國,未能在國際經貿舞台上提出亮眼成績。至於曾經在1980年代以來國際認同的「亞洲四小龍」台灣、韓國、新加坡和香港,曾以經濟快速發展佳績並列稱譽,近年來造化有別,各有行進的路徑。

 亞太地區各國自具特性,金融發展態勢更是繁複,可從多重角度觀察之。以金融中心排名而言,根據「全球金融中心指數」(2015年9月公布)之排名,金融中心前兩名為位於歐美之倫敦與紐約,接下來四名皆在亞洲,香港、新加坡、東京、首爾。至於中國上海與深圳則名列21與23名。可見香港與新加坡在亞洲穩坐前兩名,東京也長期在亞洲占有重要席位,韓國急起直追。中國上海雖想躍上國際金融大國,尚無法在短期內穩定名列前矛。

 要成為國際金融中心,需先有金融國際化的落實成果,其貨幣能在國際間廣泛通用,金融機構運作機制與國際接軌。由於人民幣尚未完全國際化,即使設有離岸人民幣中心亦只是數個離岸點而非全球性開放。2015年底IMF決定將人民幣納入特別提款權(SDR),與美元、歐元、英鎊、日圓四種貨幣並列為全球儲備貨幣,無疑對人民幣打了強心針。

 此外,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在中國主導下,已於今年1月16日在北京舉辦開幕儀式,創始會員國57個,向亞洲各國家和地區政府提供資金以支持基礎設施建設,由中國財政部長擔任其理事會主席。亞投行吸引了國際政治觀察與資金投資目光,儼然有著向美國主導的世界銀行以及日本深涉的亞洲開發銀行挑戰之味道。

 利率走勢影響著資金在各國間如浪似潮的穿梭方向,在多年來各國低利率寬鬆貨幣政策之後,2015年利率走勢出現分歧,第四季美國在經濟走穩下採取升息政策,而歐洲則維持貨幣數量寬鬆QE政策,亞洲各國亦多朝向寬鬆方向。台灣在去年12月17日央行理事會中令人降息半碼,意外地跳脫了已往追隨美國利息政策的模式,顯示台灣經濟前景頗為嚴峻。再觀日本,實施多年零利率,陷入經濟泥淖而難挽回劣勢,而日本今年1月29日宣布的負利率政策更是震驚金融市場,日幣因而狂貶。綜觀全球,探索利率走勢,美國與歐亞的利率政策反向操作,可能加劇國際金融情勢之波動。

 科技可望在金融商機開發上發揮角色,金融創新趨勢持續炙燃。銀行數位轉型策略把傳統的實體銀行推向網路金融世界,是擋不住的潮流,金管會已開放容許金融機構進行投資科技金融公司。新加坡在此方面頗為積極,於其政府極力規劃下,搭建了金融科技(FinTech)之平臺以串聯政府、銀行、保險、投資者及新創,整合各界資源,提出5大計畫,包括成立金融創新推動計畫、打造電子支付基礎架構、建立智慧化監管通報系統、打造金融科技生態圈以及技術與技能培育計畫等,使新加坡原已是金融中心的地位進一步前瞻性紮根。

 金融情勢尚有諸多面向,如浪似波。近來不少國家經濟情勢欠佳,拓展外銷是各國重要經濟策略,匯率戰爭仍將是國際經貿競爭中的利器。而資金在全球各洲間與各國間的移動,必然依舊跨過大海大洋,頻繁不息。此外,金融機構跨國併購的思維,可望仍在檯面上下持續議談。

 台灣2015年經濟成長率吃下無法保一的0.85%灰暗數據,各季出口記錄節節衰退,產業結構呈現弱化質變。當亞太經貿舞台刀光劍影高聲拼戰之際,台灣為守好亞太地區中的經濟金融舞台地位,必須確實做好金融情勢的研析工作,挖掘潛在商機,尋求適切策略。台灣經濟能否揚翼,金融能否亮麗,這是憂慮,也是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