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跌跌不休」的油價戰

Foto

經濟學分析寡占市場下的價格競爭機制時,常以「拗折的需求曲線模型」來分析,現今國際油價的變動趨勢,也可適用此一模型。

 在寡占市場下,廠商間,若原處於休兵且不進行價格戰的狀態下時,此一脆弱而又暫時性的「均衡」可稱之為「奈許均衡」。而破壞此一均衡的可能性有二,其一是有一廠商居然如二愣子般地把售價提升到上述市場均衡價之上,此一猶如自殺式的訂價策略,只會讓其他競爭者看笑話,大家根本不會理睬他,此時只須盯著原來相對較低的價格,就可不費吹灰之力地把這二愣子的客戶搶過來,因此,會發生這種可能性的機率很低,但它卻隱喻著「不追漲」的競價法則。

 反之,若有一廠商決定降價開打,他就能以此低價策略爭取到更多的客戶;此時,與他競爭的其他廠商當然不會坐以待斃,也必然會隨之降價迎戰,一場慘烈的紅海價格戰勢不可免。而此,它對應的隱喻則有二:其一,為求存活,價格「追跌」是必要的競價法則;其二,此一相互降價的價格戰,何時有可能會結束?而其對應的價格又為何?實不可知也。

 由上述的說明可知,寡占廠商若處於拗折的需求曲線模型下,廠商的競價策略將會呈現「追跌不追漲」的行為態樣來,而此一情形,實與目前原油生產國間競相擴產而致價格崩跌的情形十分相合。

 自1973年第一次能源危機後,世界原油價格就不斷創新高。國際原油最高價格最高出現在2008年7月的每桶145美元,而世界經濟卻也在一次又一次的石油價格上漲聲中,不斷地調整且持續地成長。由此可見,石油價格持續性地上漲,它並未阻礙世界經濟成長的腳步,自第一次能源危機以來,迄今已逾40年,世界經濟其實早已適應了這樣的一個通膨環境,也建立起它運行的秩序。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此段期間科技高速的發展,也創造出一個產能過剩的世界供應鏈體系來,而一個個泡沫型的經濟也隨之不斷地出現。期間它也經歷過不少次的「釋能性」的調整如:亞洲金融風暴、網路泡沫、華爾街金融風暴等。在這些一次又一次的「釋能性」調整中,它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性:闕為「通膨性」風暴。

 此次國際能源價格大幅且持續地下跌,導致世界前20大出口國於2015年時,均呈出口負成長的現象,此一現象歷年罕見,而它正說明了世界經濟其實尚未能在能源價格持續下跌的狀況下,重建它的交易模式、找到它的最適訂價策略、完成它必要的產能過剩調整,故此,也就一直找不到它新的均衡點來。此次原油價格持續下跌所造成的「通縮性」風暴,猶如攻擊經濟體系的新型病毒般,迄今,我們既沒有處理經驗,更沒有對應疫苗。

 如何能走出目前經濟的困境?油價新均衡點的出現,它是解決此一問題的必要(但非充分)條件,因為,只有在油價穩定後,新的交易秩序才能於焉重建,經濟復甦也才有可能。惟在「跌跌不休」的油價下,我們又如何能找到新的均衡點呢?如前所述,「追跌不追漲」的競價模型它實無法推論出廠商(或國際間)在彼此「追跌」的競價策略下,市場如何能找到新的均衡點來,因此,模型無解。

 另一種可能的解,是要靠國際政治的運作。據國際新聞報導,兩大產油國-沙烏地阿拉伯、俄羅斯近日達成共識,決議不繼續擴產,不過油國協議能不能成功,摩拳擦掌重返油市的伊朗也是關鍵角色。

 或許,在目前的困局下,油市露出一線曙光,但持平而論,它離終局穩定市場的協議仍很遙遠,此乃因美國是這一波價格戰下的大贏家,贏家會輕易放手嗎?再者,美國的反托拉斯法是否能容許美國廠商與國外進行勾結性的「聯合行為」,也在在充滿變數。故從國際政治經濟學來說,短期間,恐亦無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