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公司移動支付業務 Apple Pay 於2月18日正式在中國上線,成為全球第五個Apple Pay上線的國家。在中國各大銀行的力推下,Apple Pay上線首日加入該系統的信用卡數量即超過3,000萬張,平均每分鐘有8萬張信用卡進入Apple Pay系統,也正式引爆大陸三大行動支付市場-支付寶、微信與Apple Pay三巨頭的大戰。君不見,大陸的行動支付從達官顯貴到販夫走卒、商城大賣場到賣地瓜攤販,早已無所不在;衣食住行電子服務不但超越了台灣,且也已經超越美國。
當全球數位金融已發展到Bank 4.0版,金融科技(FinTech)早已涵蓋第三方支付、網路微型貸款、P2P貸款、P2P匯兌、群眾募資、機器人理財、甚至漸漸進入無現金社會。台灣於去(2015)年1月才通過第三方支付法,邁入「行動支付元年」、P2P法規也尚在研議,金融科技發展的雛型才隱然出現,顯然落後許多。
平情而論,台灣是具有發展金融科技的基礎條件。理由包括:一、統計顯示,台灣地區消費者使用手機購物的比率,在2012年僅28.2%,但2014年已超過 62.6%,比香港、新加坡等地成長還快,是屬於高度使用手機購物的地區,顯見大眾對行動裝置購物的接受度高。
二、金管會刻正積極推動「打造數位化金融環境3.0」計畫,擬從鼓勵創新網路金融服務、推動金融巨量資料分析應用、普及行動支付與第三方支付應用三管齊下。
三、曾經鬧得沸沸揚揚的台灣「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俗稱第三方支付專法)於2015年1月16日立法三讀通過,並於同年的5月3日上路,開放代收代付、儲值、匯款等業務。
目前台灣的第三方支付服務的專營業者有四家:包括歐付寶(歐買尬及原綠界科技)、智付寶(智冠)、樂點卡(遊戲橘子)及國際連(PChome_Online,網路家庭);兼營業者則有支付連(PChome_Online,網路家庭)、Yahoo奇摩輕鬆付(Yahoo!奇摩)、台銀收銀台(台灣銀行)、E.SUN PAY (玉山銀行))、新光銀(新光金控)、Pockii(中國信託銀行)、元大銀(元大銀行)、第e支付(第一商業銀行)、豐掌櫃(永豐商業銀行)、HyPocket(全球聯網,手機app)、Swipy(紅陽科技,手機app)、TWQ 台灣支付(藍新科技,前身為ezPay個人帳房)等。此外,玉山銀行與螞蟻金服集團旗下支付寶合作;新光銀行透過與大陸騰訊財付通的微信支付合作,全力發展跨境支付業務。
四、根據資策會的統計,台灣與電子支付息息相關的電子商務市場在2014年交易規模約8,800億元,2015年可望衝破1兆元大關,今年亦有機會持續成長。在商機龐大的誘因下,台灣已正式進入第三方支付產業的「戰國時代」。
五、金管會於去年10月的行政院會提出將成立「金融科技辦公室」,邀集業界、學者專家及相關單位代表組成諮詢委員會,提供推動金融科技發展之相關政策方向及建議。並擬向銀行與周邊單位募資,在金融總會旗下設立基金,以確保資金無虞。同時也要設立FinTech創新園區及金融業大數據資料庫平台。
六、金管會於去(2015)年底推動「無現金社會五年計畫」,要全力提高台灣「電子支付」占台灣個人消費支出比率,自現行的26%,五年內倍增到百分之52%。
然而,FinTech的發展必須在法規與扶植發展中齊頭並進,同時也要培育相關人才。有論者謂,台灣缺乏大法律框架、業者找不到發展著力點,也找不到在法律規範中的定位,徒增不確定性與產業投資風險。而另一項不利發展的因素是台灣法規限制繁雜、觀念保守而不符合網路時代的使用特性及需求等;如業者關注的開放P2P,若等政府研議、法規鬆綁,到業者開辦,不僅曠日廢時,錯過發展契機,恐怕再也跟不上全球FinTech發展的腳步,冀望主管機關要用New Talk(新頭殼)面對此一趨勢,趕快加把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