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壽險業投資ETF的過去與未來

Foto

處理棘手的問題是挑戰也是成功的契機,回憶起2001年由導演史蒂芬‧史匹柏和演員湯姆‧漢克聯合製作的《諾曼第大空降》(Band of Brothers),第七集『突圍』(The Breaking Point)的一幕劇情令人印象深刻,戴克中尉的懦弱導致戰事傷亡慘重,創造出臨危受命下史畢爾中尉的果斷英勇與激勵士氣的效果,強調決策果決與凝聚向心力的重要性。

 金融政策的執行亦涉及決策判斷與專業思維,面對國際化趨勢與產業跨國競爭,台灣資本市場效率因攸關在地經濟發展,台股動能不但牽動台灣資本市場流動性及投資人對台灣投資信心,更將影響企業的籌資能力、國際競爭力與成長動能,增加股市動能與提升台灣經濟競爭力,已成為新政府施政刻不容緩的課題。

 針對提升台股動能,新政府的政策思維包含吸引法人參與台股市場、推動ETF商品、鼓勵優質企業上櫃掛牌、提升上櫃企業能見度、提供投資人更多元投資商品及更靈活交易策略等,預期創造多贏局面,將著手推動機構法人擴大參與台股市場以及推動ETF(Exchange Traded Fund)商品等。

 新政府除強化管理壽險公司投資風險,亦宣示積極引導快速累積的保費投資台灣資本市場,由於國際主要國家實施量化寬鬆政策,使得壽險公司海外債券投資面臨利息收益被嚴重壓縮,必須面對利率大幅反轉的極端風險、匯率與債券信用風險。國內股票及ETF等商品投資年化報酬率高過4%,符合壽險業中長期投資需求,尤其ETF屬於投資指數方式,自然波動度相對於個股較小,機構法人若採逆景氣投資思維搭配,可符合長期策略性投資目標。

 回顧過往保險監理歷程,2006年時主管機關就曾檢討壽險業投資ETF的監理規範,當時壽險公會提及國內股市波動性較高,且平均報酬率不穩定,除投資報酬考量外,亦受限於資本監理規範,建議高財務槓桿(淨值占總資產比低)的壽險業應以長期固定收益證券為主。但隨國際市場變化與配合政府金融進口替代政策,擴大金融機構競爭力與金融市場規模、增加就業機會及金融商品多元化,公會亦建議應由證券投資信託業發展成熟市場公債(如美、歐、日等)債券型ETF產品,與台灣期貨交易所發展美、歐、港及陸證券交易所股價指數期貨契約,並上市掛牌交易以滿足保險業必需長期穩健的投資需求。

 台灣股市雖穩定性待提升,但台灣壽險業參與投資在地股市時,就必須抉擇於波動度較高的類股與加權的ETF。回顧ETF的風險管理,RBC(保險業資本適足率)風險係數原為0.2411,乃依據台股加權指數實際交易,以 95% 風險值(VaR)計算。如果公司投資分散,β接近1,ETF係數為0.2411,但當所投資標的β值偏離大盤,有設上下限,上限是依β的1.5倍計算,係數為0.3617,下限是依β的0.75倍計算,係數為0.1808。為鼓勵保險業參與資本市場發展,主管機關已於2015年宣布放寬保險業投資股票計算RBC規定,調降股票風險係數為0.2274,預期監理調整後,保險公司將會增加持有遭低估的優質股票。

 期待新政府團隊能夠縝密與細膩地推動台灣經濟競爭實力,面對國際環境複雜多變下所劇增的風險,審慎監理與因時制宜的監理思維越顯重要。馬雲曾經幽默地說: 「有人說我很有遠見,我告訴他們:『15年前哪有什麼遠見!這還不都是一直修正、一路修改過來的!』」。或許,我們無法未卜先知,但是,適當地修正與調整政策,似乎是順應變動經濟下的不變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