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I/O 2016對外公開了許多結合終端應用的智慧平台,當中所呈現以垂直應用為方向,進行布局整合後,開放各方應用,其實就是這波「新經濟」的趨勢。誠如早在2014年,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指出了物聯網的重要時,他就認為能整合系統、平台的公司才是關鍵一般的預期。
初步觀察Google I/O 2016所揭露的,已經有更多鼓勵大家採用其平台發展應用的開放創新概念。就以Google Fit平台來說,Google就是釋放出APIs讓各種感測器可以將活動中所蒐集訊息,傳遞到平台,透過計算與分析,提供人們能朝所期待生活型態方向發展的指引。不僅止於自己展現平台,而且也找了知名終端業者共同發表整合應用的產品,像與Levis合作智慧夾克、與 JBL推出手勢操作的喇叭等。
雖然這幾年台灣有些新創團隊,多數原生自數位世代,他們努力地以智慧化專長進入垂直應用領域,但是都非常辛苦,畢竟都是新進者,不但要發展自己的應用,還要了解既有的垂直專業、相關的法規,讓團隊可以挑戰或融入既有的產業生態系。而且為了生存,還必須要尋求資金、行銷與通路。
從整體來看,台灣產業最強的就是零組件材料等中間財,這些是發展垂直應用所需的投入。不過,從全球產業供應鏈分佈來看,台灣在這些中間財的供應,相對競爭力的優勢已經逐漸縮小,這也是不斷有「紅色供應鏈」警示的原因。雖然許多台灣的業者都表示無懼於「紅色供應鏈」,但諸多中間財的市場已進入毛三到四的「紅海」是個事實。
兩者相結合,不就是個可能的答案!?由中間財業者發起,共同徵求各類垂直應用的解決方案,讓一生下來就是在數位環境的「數位世代」發想與提出新興的應用。這是個跨世代合作與融合的「社會運動」提案,不過 卻需要一種可協助整合布局的職能專長,接手促進各種垂直應用解決方案的實現。
觀察日本近幾年來所嘗試推動的創新政策,從安倍首相力推的創新中心(Center of Innovation Program),到文部科學省(MEXT)所推動的區域產學合作方案及科學振興協會(JST)所主導的Matching planner,都有著提供機會讓有營運經驗者,實際參與協助推動政府所期待之技術商業應用的整合布局工作。
當然,所徵求的各類垂直應用方案,未必就一定會成功,也未必就成為未來的商機,但是確有幾個好處:全球有許多垂直應用總是會有些是共通的,台灣的「數位世代」也可能會有類似的發想,如能針對跨業者平台,找出連結跨平台的關鍵,商機將可因而浮現;但也有可能會出現以台灣生活型態為基礎的全新特色應用,這就可以成為台灣業者在國際間的利基應用服務;最後,雖然各垂直應用未來的發展,未必會成功,但是卻可能由於有了這些應用的浮現與早期發展,讓台灣中間財業者可以提早作準備。
有了垂直應用模式的構想,當然是不夠的,畢竟垂直專業、促成產業生態系才是最終的目的,而要朝這方向移動,需要人脈、需要彼此相互信賴,需要生態系業者對品質的共同認知,需要可以促成共同垂直發展與合作的布局者。
對於這些,新政府所提五大創新研發計畫、政府的公信力、提供具整合布局能力專才發揮的機會,都應該要扮演重要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