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肯錫季刊剛出爐一篇文章Five Priorities for Competing in an Era of Digital Globalization,累積過去多年的研究數據,實證數位化國際貿易已快速取代貨物國際貿易,B2B或B2C的貿易形貌都正在快速被改變。當台灣慶祝新的總統與執政團隊上任之時,卻遭遇出口連十五黑的不堪事實與兩岸貨貿、服貿協定卡關之際,再工業化的架構應該是台商重新思考定位與佈局的關鍵。總結日前在美國學習的心得,東施效顰的仿效老外,將一些複雜的概念轉化、縮寫後再重組為一個便於記憶的新字,挖掘(DIG)代表數位化(Digitization)、工業化(Industrialization)與全球化(Globalization)。
數位化有別於資訊化,是連接數位(Cyber)與實體(Physical)兩界的通道,GE從愛迪生發明燈泡起家,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轉變,最近一次成功的蛻變是將財務部門出售,將所有心力投入製造,成立GE Digital後,股價大漲,資本市場對數位化的前景報以肯定的評價,深入GE Digital一探究竟,更是懾服於奇異一次又一次的成功迴旋。
最新設立的高階職務是數位長(Chief Digital Officer),除了領導GE Digital外,也與各事業總經理共同領導各事業單位的數位主管,作為數位通道的掌門人(Digital Gatekeeper),有趣的是,GE仍維持資訊長(CIO)的建置,複雜的組織管理尚待釐清。在快速累積的業績中,數位通道(Digital Gateway)的暢通與否,將決定下一個世代的競爭優勢。
新政府所揭櫫的五大創新產業,除了生技產業別樹一格之外,其他四個產業構築了台灣再工業化的基礎與進軍高階國際供應鏈的新契機。若將物聯網想像成一張網狀的底圖,其上套疊發展智慧機械產業、綠能產業與國防產業三個蜂窩狀圖案,一張視覺化的圖隱然成形,除了物聯網產業外,其他三個產業都需要製造實力作為基礎條件,才能因應全球M形化製造實力中岌岌可危的台灣製造。升級轉型仍未成功,德義日的品質水準升級尚待努力,而後有中國與東南亞的低價競爭。升級轉型的努力若不奠基於第四次產業革命的新契機,恐淪為大海嘯下的小浪花。
台灣目前最欠缺的是符合製造合理化的大數據分析人才,跨領域的培育機制缺口極深,但懂得竅門的廠商已積極佈局,鏈結與槓桿海內外人才,在CPS架構中尋找屬於自己的競爭優勢。
來自台灣台中、長居辛辛那提的廖顧問以充滿熱情的急切心情與我們分享,不難聽到的是台灣欠缺的技術創新、產業熱情與策略方向。在奇異公司服務了40年的廖顧問以「見樹又見林」期勉來美學習物聯網與再工業化的學員們,美國中部的製造優勢雖然歷經了汽車產業的凋零、供應鏈外移與重組,但從印第安納、俄亥俄與肯德基這個三角洲(Tri-State)輻射出去的金屬加工產業實力,仍可扮演台灣產業升級轉型的關鍵合作夥伴。加上近年來奔走於台美之間的李傑教授在預測分析上受到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的高度肯定,作為產學合作冠軍的「智能維修研究中心」,如何在鏈結矽谷的物聯網底圖上,架構綠能、智慧機械與國防工業,鏈結新形態的美國製造,有限的資源若投資在正確的標的上,前景仍有可期。
挖掘的第三隻腳全球化(Globalization)對台灣這個以外貿為主要經濟發展之稱的經濟體而言,並不陌生!但嶄新的科技與產業結構正快速地淘汰傳統思維與作法,其中第一隻腳「數位化」與第二隻腳「再工業化」能否有效轉型,正是影響台灣廠商能否有效地走進全球市場的關鍵。
美國呼聲很高的兩黨總統候選人在經貿政策上都顯保守,日本與歐洲市場仍疲弱不振,在中國大陸經貿前景不明的限制與經營東南亞市場的努力仍待發酵之際,脆弱的國際經貿關係並非只能透過複邊經貿架構與雙邊貿易協定加以強化。當關稅成為整個國際貿易的專注重點時,科技正以顛覆的形式回填貿易壁壘所劃下看似難以跨越的鴻溝,關鍵在於廠商的經營管理是否與時俱進的經略全球市場?
數位化、再工業化與全球化至三股合成的繩子,若能有效發揮綜效,對台灣產業的下一步具有決定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