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汽車零組件業 3大發展機會

Foto

全世界乘人小汽車市場製造量已經從2002年5,500萬輛成長到2015年8,800萬輛,預估將於2018年突破1億輛的規模,而現代智慧科技結合上汽車,使得汽車在這幾年裝備上許多新能力。汽車零組件業者正在進行各層次的整合,而台灣產業在這個階段是危機,也是轉機。

 由於台灣具備石化、鋼鐵、電子等三位一體的環境,塑造出台灣廠商能夠在全世界汽車零組件供應鏈中,一直扮演隱身於幕後的角色。以全球前100大汽車零組件供應商營業額合計來估算,大約有7,700億美元的市場規模,而前20大業者就佔有超過50%以上市場,以這些公司來源國而言,日本公司、德國公司和美國公司為主要業者,這幾年中國業者透過中國市場為基礎,持續透過與國際公司的合資或購併,持續壯大其這個領域的參與程度。

 觀察汽車零部件業者變化,有下列三大趨勢值得注意,首先,品牌車廠擴大使用共用平台和智慧化技術,有利於大型零組件業者發展。因此,可以看到汽車零組件業者將持續整併,以產出適當的經濟規模。

 其次,大型汽車零組件業者增加在軟體開發能力,在智慧化相關應用中,各種感測器所蒐集數據,就需要進行各種邏輯處理,才有辦法產生其效益。因此,軟體設計和開發能力將會變得日益重要,成為各業者爭取重點。

 第三,中國汽車零部件業者擁有中國市場和在地眾多之品牌汽車廠地利優勢,使得中國汽車零部件業者成為購併要角。

 從上述發展趨勢來看,台灣企業在這個領域有哪些機會?筆者觀察到下列三點,做為產業及政策參考:第一,中國汽車市場提供台灣廠商有機會切入OEM市場的機會。許多在大陸市場的台灣廠商,已經切入OEM市場,成為第一階零組件供應商。接下來,這些業者有機會透過中國合資車廠切入到新興國家的OEM廠供應鏈,同時,也有機會運用大陸人才、台灣技術和資本,購併正在持續退出之中小型歐美業者。因此,台灣廠商應該透過資本市場持續取得資源,以支持所需要的規模。而台灣資本市場主管機關也應該推動這些業者在台灣更快地取得資本,並加以運用。

 第二,在自動駕駛和車聯網發展下,汽車事故將會逐年降低,因此,會對於保險售後服務市場產生質量上變化。但是,隨著各主要經濟強國透過新的標準提高新車的數量,數量龐大的中古車則會持續產生並且流入其他國家。這些中古車輛產生對於零組件需求,但是,這些需求具備多樣少量和分散於各地區之特性,屬於典型的長尾市場,這類市場並不利於擅長於速度和規模的中國廠商,反而利於在台灣廠商運用高階人力和智慧化製造設備來滿足之。因此,政府機關或半官方組織應該設置中古車零組件電子商務平台和運籌方式,讓世界各地需求可以透過這個平台,掌握台灣廠商能夠提供產品,亦即台灣廠商可以取得分散在世界各地區的潛在訂單。

 第三,台灣廠商在全世界汽車供應鏈中屬於規模較小的一群,而台灣市場在車輛市場原本就是比較小的市場,建議政府機關或半官方組織除從新車輛角度來規劃產業外,也可以讓工業和資訊通的技術輔導能量,能夠比較有組織提供台灣汽車零組件廠商所需要支持,以利台灣廠商可以一方面避開大廠的專利布局,一方面也可以找出新的利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