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金融掀起潮流,領先風騷,乃是必然之趨勢。不但金融交易型態改變,多元複雜,而面對的風險亦可能增加。在這瞬息萬變、風雲際會的世代,任何制度的更迭與發展,仰賴人才到位。科技金融發展固然需要科技兼金融方面的專業人才,面對新增風險挑戰下,特別需要資安人才,也需充實金融監理人才,更需具備前瞻性的專業研判能力。
敏感的金融市場,實體交易轉成虛擬交易,Bank3.0、電子貨幣、網路支付、區塊鏈等等,前仆後繼出現,其風險型態也趨多樣。傳統的金融交易型態,在銀行或證券機構,原則上均需提示身分證件,本人到場,方可進行開戶。在網路上交易,原則上須透過實名制之認證制度,期以防範詐騙,保障客戶權益。以大陸支付寶而言,已往雖實施實名制,但執行規範較為寬鬆。近期突然公布,7月1日之後,沒有通過實名制的支付寶,全面凍結帳戶餘額,等到通過實名驗證才能恢復。實名制乃分階段陸續開始實施,在5月20日開始就啟動改革,已經建議用戶及早清淨帳戶餘額。支付寶之異常的緊縮舉措,可知透過網路交易型態的數位金融,已不可漠視新種風險的威脅。尤其近日來屢屢傳出國際詐騙事件,以科技工具的通訊與交易手法,運用心理騙術,害人無數,不能不事先多加留意防範。國際上諸多案例,給予台灣不少警惕,豈能忽視隱藏在科技金融閃閃雙翼上的嚴重病毒!解決問題須多管齊下,其中資安人才以前瞻性的專業能力隨時預設安全堡壘,乃是邁步發展的前提。
另一項頗為重要的問題,即是前瞻性的科技金融監管人才是否到位。金融體系須在金融監理機關之管轄下發展,由監理機關對該業務制度適切規劃;貨幣支付工具亦須經貨幣主管單位評估認定。若主管機關因對該項業務不熟而閉鎖業務,可能扼殺金融商機。若一味急追國際開放腳步,可能犧牲原有穩定局勢。因此,監管人才必須充分瞭解科技金融業務,知其特性,預知未來方向,事先掌控風險,制定能夠平穩上路因應潮流的政策。
科技金融席捲國際,而各國的開放速度與幅度上各有差異。其實各國的數位金融發展理念與其國家發展程度有關,未必先進國家必在數位金融上爭取先機。非洲肯亞於2007年即已實踐P2P網路借貸平臺交易,以肯亞、坦尚尼亞等發展中國家情形,反而比不少先進國家更為急切地發展數位金融,乃因為其金融資源貧乏,銀行家數不足,ATM數量不夠,藉由無線設施來拓展其通訊需求與金融需求,是較為方便的方式,因此手機使用普遍,數位金融以跳躍式出現。
另觀先進國家的科技水準自是領先,金融發展成熟,政策目標並不以普及金融為唯一目標,尤其在多次金融危機以及詐騙頻傳事件之後,風險控管乃成監理重點。歐美、英國、澳洲等國,透過金融科技以優化服務品質之外,更在意於觀測系統性風險之潛在危機,以免造成市場負面影響。
台灣數位金融發展未能領先,比某些國家緩慢。一方面是金融法規之開放比他國緩慢,另方面是相關環境尚未整備,也是因為金融已經大為普及,全台銀行家數已因過多而數度整併,ATM裝設台數於2014年已達27,363台,提領堪稱方便。未來,台灣如何在金融科技創新與風險掌控中取得平衡,迎向大浪大潮的數位金融,不可只是且戰且走。必須加快資安人才與監理人才的先行準備工作,能夠前瞻性研判發展走勢,領先瞭解業務特性,預知可能風險,備妥掌控策略,乃是在未來趨勢中穩健掌舵之必要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