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新南向政策 真的可以為台灣殺出一條活路嗎?

Foto

台灣對大陸出口比重高居不下,近年來直達40%,開拓新興市場以分散出口風險,一直是政府倡議與努力的目標,具體成效卻令國人質疑,反映出南向政策有其困難之處,現在新政府再喊出「新南向」,可有思考過以前沒有成功的原因?據此,新南向政策若要想要彰顯成效,新政府不能只是喊喊口號、做做表面功夫,一定要有新思維和新經貿戰略,方能突破困境。

 誠然不願見到政府只是空談、更期待新南向政策能有所突破,個人提出以下建議:

 1、與當地政府洽談設立台商投資與商貿專區。

 台商對新興市場並不熟悉,除了語言不通、宗教不一樣、政治文化與生活習慣皆不相同外,台商對當地民眾的消費行為,產業結構與廠商競爭情況也都不了解,因此擴展當地市場相當不容易。倘若能與當地政府洽談設立台商投資及商貿專區,以集體投資及商貿方式從事,除了可以享受較低的關稅與較好的貿易條件外,更重要的是可以發揮群聚綜效,團體作戰,開拓新市場就相對容易多了。

 2、設立單一服務窗口。

 台灣大部分都是中小企業,不可能如先進國家或大型跨國企業一般擁有雄厚的資金投入國際行銷與市場開發,尤其是對不熟悉的新興市場。況且不同國家對其產品也各有其特別的規定,例如台商要進入穆斯林的印尼市場,必須先解決POM、SNI、清真認證等問題,又當地消費者的生活型態、消費行為、行銷通路、競爭廠商、當地政府的政策資訊法規等,都不是中小企業之力可能掌控。因此設立新興市場單一服務窗口,服務這些廠商有其必要性與急迫性。

 3.、鼓勵大學成立東協、印度以及穆斯林等新興市場研究中心。

 建議台、清、交以及政大與成大等一流大學,成立新興市場研究中心,協助廠商開拓海外新興市場。並提供獎學金招收新興國家優秀學生來台就讀,提供研究經費予新興國家之研究學者、智庫與退休官員來台進行短期訪問,強化雙方高層的互訪以增加對彼此政府政策的瞭解,使各大學成為新興市場研究的重鎮,協助廠商有效的開拓海外市場。

 4、鼓勵旗艦廠商領軍開拓新興市場。

 過去台商擅長以單打獨鬥方式,一卡皮箱闖天下開拓海外市場,創造出台灣人的經濟奇蹟。但是面對詭異多變的市場,單打獨鬥恐怕耗時費力,風險也大增。唯有團體作戰以打群架方式,台商才能突圍,勇闖新興市場。台灣櫻花廚具最近正計畫號召台灣居家優質品牌廠商,一起前往印尼,聯合當地設計師設計並展覽其居家生活用品。除了透過設計師渠道連結當地建案,爭取B2B商機外,甚至考慮將櫻花廚藝生活館的經營模式移植至印尼當地,提供整案輸出的服務模式。

 5、組成國際標案團隊進軍海外市場。

 未來新興市場將成為世界經濟成長的火車頭,新興國家市場政府標案的市場潛力無窮,我政府部門應有系統的培育熟悉國際標案的投標人才,培養具備能力與經驗,可以協助開發中國家解決問題的專家,鼓勵廠商組成國際標案團隊,進軍海外市場的國際標案或政府標案。

 6、善用華僑及台商力量建置人脈資料庫。

 為了進一步強化新興市場的情報收集,政府應該善用華僑及台商的力量,建置人脈資料庫以結合在地商業網絡開拓商機。可以考慮聘任傑出的華僑領袖或標竿企業家為經貿親善大使,透過其經營網絡與人際關係,收集相關動態的市場資訊,協助中小企業開拓新興市場。

 7、盡速加入TPP、RCEP等區域經濟合作組織避免被邊緣化。

 台灣市場狹小,必須加入自由貿易協定(FTA)才能打破市場障礙並擴大市場規模。台灣若無法加入TPP、RCEP等區域經濟合作組織,出口競爭力會進一步惡化,對台灣的電機電子、塑化、鋼鐵金屬、成衣、機械設備等產業造成嚴重影響,同時也會威脅台灣中間財產業的發展,造成台灣產業斷鏈,進而形成台灣產業空洞化。

 8、以民間企業為主體,加入一帶一路計劃,擴大台商國際化層次,進軍東亞及南亞市場。

 雖然台灣要以東協市場取代大陸市場,是不太可能的事情,最多只能降低台灣對大陸市場的依賴。台商應該思考借力使力,加入一帶一路計劃,進軍東亞及南亞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