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Fintech)是銀行轉型的現在進行式,機器人概念股也活跳起來。金管會於今年(2016)5月17日發布的金融產業發展政策白皮書,提到機器人理財顧問提供民眾線上理財諮詢與服務是現今金融科技的發展趨勢。新上任的金管會主委日前也表示金融科技已成為顯學,理專財顧等從業人員要轉型,做機器人無法做的事。具有AI人工智慧的理財機器人看來有可能會搶走理專財顧的金飯碗,但如果能夠把「善良管理人注意義務」的法律規定寫入機器人的程式中,應可有效預防及解決金融消費爭議,反倒保住眾多民眾與企業辛苦賺到的真飯碗。
實務上金融消費糾紛層出不窮,特別是複雜的財務工程設計出來的衍生性金融商品更是難分難解。台灣繼2008年受美國次貸風暴引起的金融海嘯造成眾多連動債糾紛之後,近年來許多銀行推出以美金兌人民幣的組合式TRF商品(Target Redemption Forward:目標可贖回遠期契約),也因原本看好升值的人民幣慘跌而導致投資人蒙受損害。換湯不換藥的金錢遊戲粉墨登場後,又看到歷史重演的戲碼,只是輸家角色換人做做看。
TRF是具有高風險的衍生性金融商品,由投資人與銀行對賭人民幣匯率的走勢。如果人民幣升值到某一價位,投資人賭贏而獲利,但銀行設有停損金額可提早出場。反之,如果人民幣下跌到某一價位,投資人賭輸而虧損,還要加倍奉還,卻很難拒絕再玩,形成獲利有限/虧損無限的不公平賭局。此外,TRF實務運作上常設計為長達2年的期間,每個月對賭匯率合計約30場賭局,但匯率波動起伏難測,央行總裁都難以鐵口直斷了,投資人又如何能精準預測2年間的匯率走勢?
由於TRF具有高風險性,過往的管制辦法不僅規定銀行在行銷過程中要做到認識客戶(KYC)、讓客戶瞭解商品(KYP)及充分揭露風險之外,還規定原則上不能銷售給一般民眾,如賣給公司法人,其最近資產應超過新台幣5千萬元且其財務報告應經會計師查核或核閱,這是屬於對於購買主體的限制。「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實務上竟傳出有銀行行員採取脫法的規避手法,改以境外公司為購買主體、協助設立OBU帳戶、甚至引導客戶製作不實財報、提供一條龍的服務,使原本不符合購買資格且不具有避險需求的客戶改頭換面後從事投機的合法賽局,卻因人民幣匯率下跌而損失慘重。
金融消費者保護法立意良善,不僅設有評議調處的紛爭解決機制,且明定金融服務業提供金融商品或服務,應盡善良管理人的注意義務,以及履行KYC、KYP、充分揭露風險等義務與負擔損害賠償責任。但實務運作上的投資人多非經濟學教科書上所指的理性人,而是如行為經濟學家與心理學家所點破的快思勝於慢想的非理性人,容易基於投機心理而被誇大獲利機會與淡化損失風險的話術釣愚上鉤,再簽下一堆密密麻麻的文件,「有聽有看沒有懂」,一旦遇到糾紛,才發現美夢如泡影卻未能掌握有利的事證,以致於難以獲得適時且有效的損害賠償,而行政處罰相對於業者的高額獲利則顯得力道不足。倘若引入理財機器人,並要求業者須將法律所規定的善良管理人注意義務等保護措施寫入機器人的程式中,讓law code 變成 program code,應可降低買賣雙方的資訊不對等,排除不當行銷的詐欺手法,以落實投資人的法律保護;將來如發生投資糾紛,亦可自機器人調取完整的行銷與交易記錄檔案,作為紛爭處理的參考證據。
未來的美麗新世界或可得見:不僅銀行端推出協助銷售金融商品的機器人,客戶端也有自己專屬或與他人共享的機器人,就像霹靂遊俠的夥計一樣。理財機器人不僅協助翻譯難懂的英文與法律文字,還能簡白地說明金融概念並解釋賣方的行銷話術,透過互動式的問答,讓主人更能了解自身的需求以及金融商品的優劣,以作出理性的投資決定,不致於lost in translation而暴衝進場。但這樣善良管理的科技願景卻可能因違反人性而讓買賣雙方拒絕再玩,或是金融商品因此受到廣泛信賴而賣得更好但卻造成銀行理專財顧被取代的悲慘世界。各行各業未來都將面臨機器人大舉入侵的危機與轉機,地球人皆應審慎因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