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胸腔微創手術躍進 肺癌.食道癌 不必開膛剖腹復元快

Foto

一向被視為「大手術」的胸腔部位,如肺癌、食道癌等腫瘤切除手術,因為微創手術的發展帶來了革命性的進步。

傳統胸腔手術要鋸斷肋骨,且傷口動輒長達20~30公分,不但疼痛且復元期長,平均需住院7~10天,近20年來,讓傷口更小、病人復元更快胸腔鏡微創手術的出現,大大改變了這個情況,住院期縮短到2~3天,傷口僅2~3公分,大幅降低手術造成的負擔。

然而,胸腔鏡微創手術仍有其極限,它的器械設計畢竟不如人手靈活,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胸腔外科主治醫師趙盈凱形容:「開內視鏡手術,就像是拿著二根長筷子在人身體內開刀,它的靈巧度還是比不上外科醫師的雙手。」也因此,內視鏡手術在臨床應用上仍有局限性,直到新一代的機器手臂的出現,改變了這個狀況,機器手臂擁有如人類手腕般靈活的操控及準確的3D視野等特性,不僅保留了傳統手術精華,也兼顧了傷口小,恢復快的微創手術優勢。

「這一點對肺癌、食道癌患者的治療更具意義。」趙盈凱強調,癌症患者大多需要在手術後接受放、化療,微創手術減輕對病人的傷害,有助保留體力,增加治療成功的機會,成為臨床治療的新選擇。

肺癌 台灣新國病

在國人十大癌症中,肺癌發生率已取代肝癌,成為台灣第二大癌症,平均每一小時就多出一名新病例,若是分析癌症死亡率,肺癌則已高居十大癌症惡性度之首。

要提升肺癌病患的存活率,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絕對是關鍵。舉例來說,若是腫瘤小於3公分且沒有淋巴結及遠處轉移的1A期肺癌,有90%的患者可以只靠手術就根治,但到第3期以上,治療就沒有那麼容易,且五年存活率低於30%。但早期肺癌大多「沒症狀」,甚至第3、4期的患者中也有超過1/4表示沒有任何不適症狀,為了能早期發現,如何找出高危險病患進行肺癌篩檢成為醫界關心的重點。

誰是肺癌高危險群呢?

抽菸是造成肺癌的危險因子之一。「根據美國一項大規模臨床研究顯示,針對55~74歲、菸齡大於30年的老菸槍,每年進行LDCT(低劑量電腦斷層掃描)篩檢,與單做胸部X光相比,可以降低發現更多早期肺癌,總體而言,可以降低20%肺癌死亡率。」不過, 台灣人口中抽菸的比例,與世界各國相比算是非常低的,但台灣肺癌的發生率卻一直上升,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其實,與抽菸相關的是肺癌中的鱗狀細胞癌,而台灣較常見的是腺癌,肺腺癌男性患者中40%及女性患者中的90%,是從來沒有抽菸過的。

肺腺癌發生原因還不完全清楚,研究發現與家族史、空氣污染較有關,「不抽菸的女性」是台灣肺癌患者中的特殊族群,廚房油煙曾被認為是肺癌元凶,而空氣污染的負面影響更值得注意,道路上數量龐大的汽、機車,工廠排放有毒物質......,與台灣人的肺癌息息相關。隨著多位名人罹患肺癌的新聞引發民眾的重視,現在透過篩檢發現的早期肺癌越來越多,趙盈凱建議,肺癌高危險群在45~50歲時做一次 LDCT 篩檢。

機器手臂輔助精準切除腫瘤

人有五片肺葉,肺癌手術最常見術式是切除掉腫瘤所在的那片肺葉,肺葉切除後肺功能平均會下降20%,生活品質多少會受到影響。運用新一代機器手臂內建的螢光攝影功能,結合血管攝影技術,能幫助醫師在手術時做到快速定位,精準鎖定要切除的部位,盡量保留肺功能,若是小於2公分的早期腫瘤可採取楔型切除術(只切除病灶及週圍局部)或肺節切除術(切除腫留所在位置的1/2或1/3肺葉),大幅減少手術對患者生活品質的影響。

「一位50多歲台商,不抽菸、沒有家族病史,卻在年度定期健檢時透過電腦斷層掃描發現很小的肺部腫瘤,追蹤發現腫瘤有慢慢長大的現象,高度懷疑為肺癌。」這位台商選擇了機器手臂微創手術,術後2天就出院,目前持續追蹤一年多,復元狀況良好。「有人說開胸手術後很長時間不能搭飛機、游泳,但現在不用切肋骨的微創手術,只要休息1~2週,搭飛機一點也沒問題。」但趙盈凱也說,腫瘤太大或是位置過於貼近大血管等情況,可能不適用微創手術。

食道癌 專找男人麻煩

較不受到國人重視的食道癌,它的發生率連年上升,罹病人數已比十年前多2倍,近九成的患者為男性,目前已位居男性十大癌症死因第六位。

值得注意的是,與世界各國相比,台灣食道癌發生較早,平均為58歲,患者多是家庭經濟支柱,但因為缺乏重視,大部分發現都已是晚期,存活率僅15%。

誰可能被食道癌盯上?

東方的食道癌,90%以上是鱗狀上皮癌,「菸、酒、曾患過頭頸癌,是三大危險因子。」在台灣,檳榔是另一個受到注意的「在地特色」危險因子;日本研究發現,喝酒容易臉紅的人,體內可能缺乏某種代謝酵素,也容易有食道癌。一言以蔽之,不良的生活習慣是造成食道鱗狀上皮癌最重要的因素。

事實上,食道癌的診斷並不困難,難的是初期並無症狀。除了少數因健康檢查而早期發現,大多數患者直到吞嚥問題才就醫診斷,這時腫瘤通常已大到占據食道管徑的一半了。趙盈凱建議,應盡快遠離這些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凡45歲以上男性、曾長時間接觸菸酒檳榔者,應每年做一次內視鏡檢查。

微創手術縮短復元時間

一位長期菸酒檳榔不離身的司機先生,因為慢性口腔潰瘍至耳鼻喉科求診,被診斷為口腔癌,考慮到頭頸部癌與食道癌常合併出現,醫師也同時幫她安排了包含胃食道內視鏡等全身檢查,發現他除了口腔癌之外,還同時罹患了下咽及食道癌症。

被告知同時得到三個癌症,對身為家中經濟支柱的他,是個晴天霹靂的打擊,醫療團隊在與病患全家進行充分的溝通之後,為他擬訂了一系列包括口腔癌切除重建、食道癌切除重建手術、下咽癌放射線及化學聯合治療的抗癌療程。

根據過去的經驗顯示,治療這類食道癌併發多重頭頸癌的棘手病患,決定成敗最大的關鍵,常發生在食道癌這環節。傳統食道癌手術,需要頸部、胸部及腹部大切口大範圍的手術,所需時間超過8小時,對病患傷害大,術後恢復時間長,平均住院超過15天,更重要的是,就算順利出院,病患常因後續體力恢復不佳而耽誤了後續治療的黃金時間,造成腫瘤控制不佳。

而這位司機先生在先進微創手術的幫助下,大幅縮短了手術後的復元時間,「我們可以在頭頸癌手術後一個月動食道癌手術,並在術後一個月進行放化療。」趙盈凱強調,過程不免辛苦,但患者順利的完成治療,且恢復狀況良好,這在沒有新一代機器手臂之前,是無法想像的。

迎接外科手術的微創時代

肺癌、食道癌都被認為是難度較高的手術,但隨著微創手術的發展,治療成效大幅提升,不但病人受惠,也降低了外科醫師的職業傷害,「新一代機器手臂的設計更符合人體工學,醫師操作更直覺順暢,視野也更清楚。」趙盈凱相信,未來將有更值得期待的發展,解決更多的醫療難題。

(本文來源:常春月刊 404期)

(圖片來源:pixabay)

(更多內容,參考常春月刊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