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獲得一本贈書,作者--前海基會副董事長兼發言人馬紹章從涉兩岸事務點滴,引發對台灣未來之思考,以兼具理論基礎、實務操作的方式剖析,令人無比佩服,我除追隨臉書上眾多線上同業及同事表達感謝及崇敬之意,坦白講,我更為其能以動人文采為此一嚴肅性議題進行鋪陳,覺得深深地感動。
這些年來,中國大陸影響台灣內外發展,已不再只是經濟及政治議題交織,我深刻體會到書中對某些情境的抒寫,突顯兩岸之間,確有一部份已轉變成極其複雜的心理與認同議題。
這本「走兩岸鋼索」共7個篇章,寫這篇短文,純粹是基於個人深有所感及獲益良多,發表一點小小心得。
依照我個人習慣,過去都先從分章中選擇自己想看的內容閱讀,值得一提的是,某日我沉浸其中,突然打了通電話與一位海基會好友交換心得,朋友也侃侃而談。由於我和好友從2字頭歲數開始就繞在兩岸議題之中,對很多事再有默契不過,討論起這本書自是十分投入。
值得一提的是,朋友突然提醒我,「你有沒有仔細看序?」因此,我暫移目光轉向作者的自序,誰知一開始,就呼應了我內心深處的感受。
自序中,作者引述了朋友小孩從美國返台謀職的故事,即朋友小孩到某學術機構謀職,未料對方開頭就問「你是哪裡人?」。作者說,聽朋友講述此事時,感到震驚,因為沒想到「街頭巷尾與學術殿堂的距離如此之近!」接著,作者以此作為開啟序文的核心,即自己的家庭故事。
看完了自序,大時代悲劇下的縮影,與今日台灣社會氛圍,就像是兩個重疊的影像,浮現在我眼前。連同書中內容,我明白這本書對我而言,已不止是一種想藉由作者了解某些內幕的通道,更不是作為參考書的資料,也不是看看作者對兩岸關係是否還有期望的一般書籍。就如同穿上一件舊襯衫,聽著老朋友說故事,作者對問題的直言不諱,背後的情感,會讓你有勇氣去面對問題核心,而不致被某種意識型態牽動心情以致於想要迴避。
之後,我常想著作者在序中說的,朋友小孩突然被詢問「是哪裡人?」,或許這是一種刻意的撩撥,但如果有機會,需要我來回答這個問題,我想我不會震驚也不至語塞,而會選擇有自信地迴避(因為不答自明)。如同這本書帶來的啟發,對兩岸事務唯有謙虛以對,才有機會熟悉及明白更多,即便過程中看到多少感嘆與憂慮交織,也依舊客觀與自在。特別是,在世事多變的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