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成名太早 一度對生活麻木 曾遺失夢想 孩子讓他找回玩心

Foto

朱德庸成名得早,25歲去馬祖當兵前,以《雙響砲》投稿《中國時報》,當完兵回到台灣,才發現自己成為台灣家喻戶曉的名字。28歲,他和妻子雙雙辭掉各自在報社的工作,很早就成為自由工作者。

他的漫畫早就跨越地理限制,越過海峽盜版到對岸,以至於1999年他的漫畫正式在中國大陸出版時,在大陸已經是知名漫畫家,許多媒體爭相採訪他。他的作品被改編成160部以上的電視劇,現在大陸20、30歲的年輕,可說是看著朱德庸的四格漫畫長大。

但成名也讓他付出代價。朱德庸回憶,90年代,他出書像印鈔票,甚至有廣告、信用卡代言,「有一段時間對生活很沒感覺,很麻木,某天站在窗邊,甚至覺得往外一躍而下都沒關係。」妻子馮曼倫看出他狀況不對,拿婚姻和小孩逼他停下來。

朱德庸表示,「剛開始我聽不懂,因為我畫畫的時候還是很快樂,為什麼要停下來?但其實早在不知不覺間,我畫畫的意義變得只剩下工作,我卻沒有發現,以至於停下來之後,我整個人是空的,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

還好,孩子讓朱德庸逐漸找回自己面對世界的玩心,「有很多童年的記憶、夢想,其實只是藏起來了,就在某個拐角,等著我回頭把它找出來。」

「我從小就是個奇怪的小孩,我怕人,但又對人很好奇。我總是在想像人的本性,特別是正面看起來光鮮亮麗的人,我會想繞到他的背後,看他真正的樣子。」朱德庸笑說,小時候甚至會跑去亂按別人家門鈴,「按完就躲到旁邊,偷看別人應門的反應。」

58歲的朱德庸,談起童年,兩眼發光,興致勃勃的描述他童年在庭院中,如何想像自己有如急凍人,和蜜蜂鬥法,又相信房子底下埋著海盜藏的寶藏,就像筆下《絕對小孩》的「披頭」,幻想自己是怪物、是精靈、也是超人。

馮曼倫笑說,「前陣子我們到杭州,發現杭州房子的屋簷下有一個馬蜂窩,管理員說要把它拆掉,結果我先生竟然阻止管理員。他就這樣看著馬蜂窩,玩了一整個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