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於當今社會的重要性與對產業的影響力,已不可言喻。美國歐巴馬政府將「大數據」視為「21世紀的新石油」,是「挖不完的金礦」。《大數據》作者麥爾荀伯格教授更將「大數據」看成是未來企業除了人才與設備、土地外,最重要的生產要素。《經濟學人》也認為「大數據」會「比你更了解你自己」。在日本,軟銀機器人Pepper透過大數據的分析,能夠辨識顧客表情,與人開心互動交談。因此有些人將「大數據」譬喻為舊時的指南針,現代的望遠鏡與雷達,能幫助企業掌舵,激發各種創新、創意、與創價的可能,從而創造出更多商機與成功的機會。
「大數據」擁有巨量性(Volume)、即時性(Velocity)、多樣性(Variety)以及不確定性(Veracity)等4V屬性。數據的「大」與「多」並不重要,端看如何精煉與應用,從4V的特性中萃取其價值。「大數據」開闢了新境界,轉變人們對世界的基本理解,環看周遭發生的大變化,就會知道這場巨量資料革命已然開始。企業如果想要保持領先地位,確定未來的商業模式如何改變,決策者必須站在這「大數據」的浪頭上,樂觀而務實的看待資料革命,因應新局並有效掌握該淘金密碼,挖掘這龐大潛藏的價值。
「大數據」的應用是跨領域連結的,無遠弗屆。最近非常火紅的寶可夢(Pokemon GO)尋寶遊戲,帶動了擴增實境、遊戲、文創、以及穿戴裝置等相關產業商機,將地理大數據的應用發揮到極致,創造出新的「寶可夢經濟學」。另外伊波拉疫情擴散的監控、PM2.5的空汙感測、交通流量的管控、商情分析與服務系統的建立等,都是地理大數據應用的典範案例。
「大數據」應用的範圍越來越廣泛,包括醫療產業、會計服務業、農業、以及交通服務業等產業。例如,醫院利用醫療大數據,可進行疫情和健康趨勢分析、強化醫學研發與用藥精準醫療等功能;Deloitte透過會計大數據,能有效降低專案承接風險,並利用「審計雲」以及班佛定律和視覺化分析,可成功提高審計績效; John Deere在IBM大數據平台系統支援下,分析天氣資料(如溫度、濕度)以及土壤資料(如酸鹼度、特殊元素濃度),預測不同時間點應使用的水量、種子與化肥,幫助農民規劃最適當的農耕路徑和灌溉方式,從而節省農機油耗和灌溉用水,就是最佳的農業大數據成功應用;Oli無人駕駛迷你公車可配備人工智慧列車長,與乘客交談並建議乘客的最佳用餐地點及觀光景點,最後Oli載乘客到最近的捷運站,便是交通服務大數據最佳的應用典範。
在互聯網數位時代,已經沒有任何秘密,所有的訪客資料、行為路徑、流量來源等網站數據,都能被一一記錄。「大數據」的價值與重要性眾所皆知,但大都坐擁礦山而挖不到金礦,鮮少會有人真正從「大數據」中尋找出商業價值,並加以優化調整,找到創新的商業模式。因此如何因應市場需求,積極培育「大數據」數位人才,乃為當務之急。臺灣「大數據」發展起步較晚,又沒有完整的「大數據」戰略與政策,政府宜儘快研擬一套全方位的「大數據」數位人才培育計畫,以迎接「大數據」時代的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