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計總處8月22日公布最新資料顯示,七月失業率4.02%,比較六月上升0.10個百分點,為近二年來的新高。雖每年六至八月受到畢業季節學生投入尋職影響,失業率均會上升,如果經調整季節因素後,七月失業率3.96%,失業狀況並未惡化;但累計一至七月平均失業率3.91%,相對去年同期上升0.21個百分點,則是為近七年來的同期首度上升。
此外,主計總處同時公布一至六月平均經常性薪資(固定月薪)3萬9106元,為歷年同期之最高,年增1.45%;平均薪資5萬2186元,年減0.06%,其原因乃是去年下半年景氣減緩,廠商減少發放春節年終獎金。在考量通膨因素後,一至六月實質經常性薪資3萬7436元,年減0.10%,不如2000年的3萬7833元;至於平均實質薪資4萬9958元,年減1.58%,也是不如2000年的5萬0464元,顯示通膨吃光薪資漲幅,上半年實質薪資續倒退16年。
若更進一步加以觀察,七月失業人數47.2萬人,增加1.3萬人,若以失業者經歷別分析,初次尋職失業者增加1.2萬人最多;若按失業者年齡層分析,20至24歲失業率占比13.05%最高。再者,若從職類別分析,上半年主管及專業人員平均薪資7萬0808元,非主管及非專業人員平均4萬1207元;若按行業別分析,電力及燃氣供應業平均11萬1622元最高,金融及保險業平均9萬9788元居次,石油及燃煤製品製造業平均8萬9558元第三。
雖前揭資料僅是政府主管機關例行調查報告,但卻又真實反映近年國內青年族群面對勞動市場所呈現的兩個現象:隨著經濟型態的變化,加上產業結構之調整,使得部分行業因經歷條件而導致初次尋職的年輕人就業不易,以及少數高薪職類因特殊需求而造成專長不足的年輕人就業限制。
亦即這些需要經歷或提供高薪的行業,通常必須具有較高技術、知識之門檻,其僅是提供較佳的工作場所,而非創造大量的就業機會。然而,目前國內每年培育大量高等學歷年輕人進入勞動市場,上述行業卻又無法充分創造其就業需求,導致許多年輕人被迫接受低薪資、低門檻行業,甚至不太願意就業,成為「尼特族」或「啃老族」。
無庸置疑,雖我們為能滿足年輕人就業需求,需要與時俱進規劃推動產業關聯大、附加價值高,以中、大型經營為主,具有跨國競爭、併購的國際性優勢產業發展,但卻又不能忽略給予年輕人提供發揮創意空間,投入可以帶動地方繁榮與協助社會安定,以微、小型經營為主,存在群聚、產銷關聯之地方性特色產業轉型。另一方面,值得我們重視的是,如果薪資待遇、勞動條件差異有限,在勞動「彈性化」環境下,工作朝向「在地化」發展,已逐漸成為國內青年族群的就業選擇。
也就是說,近年以來因城市快速發展,而逐漸遭到遺忘存在於鄉鎮部落的農業特產、工匠技藝、傳統文化、自然環境等具有地方特色「根經濟(Deep Economy)」資產,若能藉由年輕人投入參與,連結觀光、文創、設計、行銷等元素,加上透過創新經營、網路平台等模式推波助瀾,不但可以扭轉鄉鎮部落發展落後的形象,而且更可帶來無限之生機,進而再造地方特色產業價值。
雖根經濟發展相對現代產業較為遲緩,但重塑再造成長之後卻是無可取代,頗為適合提供年輕人發揮潛力的舞台,創造事業之機會,達到人生理想,甚至擺脫「低薪」夢魘。依據商業週刊報導,其實近年國內根經濟透過年輕人投入,已重塑出許多實例,包括:苗栗山腳社區藺編產品高價出口、南投一新社區復育台灣白魚創造三倍以上收入、雲林成龍村發展國際環境藝術節、屏東社頂部落成為國際模範生態觀光發展社區等,均為勞動彈性化環境之下,根經濟朝向全球在地化Glocalization)成功再造,頗值得年輕人參考之典範。
坦然言之,面對全球產業環境日益競爭激烈之下,年輕人就業不易或薪資偏低問題,是政府無法迴避與迫切需要加以解決之挑戰。我們所以陳述這些事實,乃是希望政府在投入主導五大創新研發產業發展的同時,能夠更加重視全球在地化蔚為潮流,根經濟時代已經來臨,需要積極投入資源,讓這些寶藏於鄉鎮部落的資產成為國內年輕人大顯身手、發光發亮之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