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台灣產業轉型的解答 工業5.0

Foto

隨著台北國際自動化工業大展的落幕,台灣各大產業再度興起討論智慧工廠和智慧機器人的風潮,包含透過智慧自動化,企業可降低多少生產成本、如何最大化生產量以及提升商品品質。然而,在一切進入機器大量自動製造後,量產出來的產品難免大同小異,失去精緻度和獨特性。因此,該如何讓專注於標準製造流程的機器人,透過人類的引導,創造出精緻且獨樹一幟的商品,被視為決定未來趨勢的關鍵。

 在業界熱烈討論工業4.0 - 智慧工廠之際,Universal Robots率先提出「工業5.0-人機協作」的概念,希望透過人機協作的模式為業者增添更多人性化的商品;為產業創造無限的可能;帶領台灣走出代工、走向智慧化精密工業,並讓人類擁有更高價值的工作環境。

 首先,業者為了精準抓住消費者的喜好,開始講求高度客製化、培養快速開發新商品的能力,以跟上消費者日新月異的需求、造成產品生命週期縮短的現況。根據研究調查顯示,超過85%的製造業者表示在未來五年內,人機協作將成為製造業界的常態。其一緣由便是成本的考量,企業在導入機器人時並不想要變動整條現存的生產線,因為每隔兩三年就變動生產線會徒增成本,而使用傳統型工業機器人則會大幅增加投資金額,此時彈性佳且易佈署的協作型機器人就成為製造業者很好的選擇。其二,人機協作能讓機器人與人類共同合作、雙方各司其職,進而創造出最大價值。以汽車產業為例,機器人雖能運用標準化流程大量製造汽車零組件,但若要讓每件產品具備其獨特性,業者就必須妥善運用人類的思考,為機器人注入獨特的設計思維和創造力,將人性化元素增添於生產線中。

 此外,人機一同協作也可為產業創造無限的可能性。機器人不僅能填補現行的技術空缺,如機械業常見的金屬拋光等繁瑣、重複性高,卻又要求精細度的技術工作;也能幫助人類從事單調、易疲乏、甚至是高危險性的職務,使各大產業在導入機器人後,能夠讓人類發揮價值創造更多創新應用。舉例而言,澳洲的一間塑膠模型工廠,在導入機器人之前,其生產線需要數名雇員站在原地、重複貼上標籤,且間距只有短短的6~7秒。在導入機器人之後,這些重複性、無聊的工作事務就可交由機器人來處理;而員工則可以透過協作型機器人簡易的編程、快速部署等特性,輕鬆、直覺性地操作機器人,同時從事其他更有價值的事務,讓員工獲得了更多的成就感,也讓此間公司1年節省了近600萬元的成本。

 相較於大型、笨重的傳統工業機器人,輕巧、富有彈性的協作型機器人,在進行專業的風險評估後,即可無須安全圍欄進行操作,實現機器人與員工們並肩工作的場景,打造出更高價值的工作環境。而工業5.0-人機協作時代,即是為了讓機器人協助人類做好人的工作。換句話說,在日趨智慧及競爭的生產過程中,機器人只有與人類協作,雙方才能一同發揮最大價值。機器人作為多功能的工具,為產品進行加工;人類則負責扮演著重於加入創造力思維的角色,使產品更獨樹一格,滿足企業及消費者的需求。使用機器人替面臨工資上漲難題的企業提供了另一解答,而機器人也將用其強韌的可塑性,成就另一番產業新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