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要做一些不一樣的事,通常人們會勸阻你不要去做這樣的嘗試。” - -華倫‧巴菲特
這是華倫‧巴菲特在2008年接受時代雜誌專訪時,所說出的一段話。但在那個時候,他所針對的事項,也不是特別就當時的貨幣政策來說。
然而,如果我們現在將這段話引用在各國央行在全球金融風暴發生後,所推出的各項非傳統性貨幣政策上的話,我們將會發現,這段話卻依然可以適用。
非傳統性貨幣政策的推出,雖然成功扭轉了經濟衰退,但卻也免不了會受到一些批判。全球金融風暴發生到現在已經十年,目前市場中的爭議,已經轉移到這些非傳統性的貨幣政策,是否已經到了該要落幕的時候了。
極度寬鬆貨幣政策後,美國第一個開始進行緊縮
在過去,央行是透過設定短期利率,來達到控制通膨與經濟成長的目標。但在這次的例子當中,雖然利率都已調降到零,或是接近於零的水準,但卻仍然需要推出其他創新的做法。不論是已被央行採用或是還在構想階段,這些非傳統性的政策包括了:負利率政策、量化寬鬆、放款融資計畫、控制殖利率曲線、前瞻性指引,以及更極端的直升機撒錢,也就是直接提供現金給大眾等。
美國或許是所有國家中,第一個可能讓非傳統性貨幣政策退場的國家。依據安本內部的分析當中所顯示,美國的經濟從2014年以來,就以高於成長潛能的速度在擴張,產出缺口的緊縮,也造成核心通膨上揚,這使得聯準會也將利率自前所未見的低點,開始緩步的調升,並於最近也開始削減資產負債表的規模。因為聯準會在先前量化寬鬆期間所買進的債券,已使其資產負債表暴漲到目前4.2兆美元規模的水準。
正方:低利率不利於其他政策推動
那些相信非傳統性貨幣政策將要退場的人,或許會將這次美國的舉動,當成是所有成熟國家日後都將追隨的目標。
然而,不論是歐洲或日本,他們的經濟與通膨雖是逐步的改善,但卻都沒有美國來得好,而且這些地區的央行也會擔心,他們先前所推出的政策,對經濟發展來說可能仍是弊多於利,因為如此低的利率水準,已經讓銀行無法透過放款來取得足夠的獲利空間,而且可能會讓一些原本可以透過低利率來達成的策略,反而變得窒礙難行。
基於這個原因,這讓許多人認為,非傳統性的貨幣政策已經到了該要落幕的時候了。
反方:結構性問題仍存,需有更激進措施
但在另一方面,反對派的人士卻認為,就整體的角度看來,還是沒有充分的證據,可以證明成熟國家的通膨已出現改善。在過去七年當中,成熟國家的平均通膨水準仍在2%以下,經濟學家雖然無法直接觀察產出缺口的內容,但若觀察通膨的走向,就會發現在成熟國家當中,兩者的表現其實並不一致。
若更深一層的去看基本面,當初讓各國央行推出非傳統性貨幣政策,並讓利率推動到零的各項因素,如低於長期趨勢的成長率、負面的人口結構、收入差距惡化、現金存款金額暴增但卻投資不振、....等,都還繼續存在著。前述這些現象的背後,多數都有著結構性的問題,這都不是在全球經濟走強後,就可以隨著消失的。而且事實上,現在我們所認為的非傳統性貨幣政策,在未來幾年或是十年後再回頭來看,將也不再是那麼的“非傳統”,且反將可能變成傳統貨幣政策當中的一環。在短期利率降為零之後,各國央行將被迫採用其他更為激進的工具,才能刺激到目前仍偏沉悶的經濟。
非傳統性貨幣政策的退場與否這個議題,為何備受人們所矚目?部分的原因,就是因為正反雙方的理由都相當有力。所以我們可以簡單的下個結論,那就是在全球經濟似已緩步走向非傳統性貨幣政策退場的一天,但這次的退場,將僅是個暫別,而非永遠的落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