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08年爆發的次貸危機及引發的金融風暴,改變了全球經濟的面貌。之後,各國失業率提高,家庭所得分得配惡化,初入社會新鮮人的低薪化也相當普遍,台灣也很難置身事外,意味著台灣和全球經濟均進入「3M時代」。
何謂3M時代呢?第一個M代表M型社會。富者愈富、貧者愈貧,中產階級相對陷落。第二個M代表M型產業。知名的日本趨勢專家大前研一曾提過,日本二個相同科系的畢業生,進入不同行業,十年下來,薪水可能差上一倍。台灣也有類似的情況發生,1111人力銀行於二年多前對系所出路及薪資進行交叉分析。發現畢業後一年內就業狀況最佳的前五項與其薪水交叉分析,前三名依序為「醫藥衛生學門-藥師」的起薪最高(46,045元)、「資訊科學學門-軟體工程師」(38,286元)、「法律學門-法務人員」(36,667元),而語文人文學科相關科系則榜上無名。第三個M指的是,公司薪水M型化。在全球金融風暴後,企業獲利普遍不如預期,但為留住人才,公司便針對少數核心成員大幅加薪或透過股票分紅、紅利分派,來留住或延攬上述不可或缺人才,而其他員工因缺乏特殊、專業技能,隨時可替代,故其加薪幅度則相對較少。這也是為什麼金融業、科技業的高階經理人薪水偏高,但一般員工的薪資卻普普通通,出現公司薪水M型化的趨勢。
在M型社會、產業M型化、公司薪水M型化的「3M時代」趨勢下,個人如何透過職場規劃找到優質的就業機會?第一,如投身服務業,應選擇技術門檻較高的行業,比較容易取得高薪。觀察產業平均薪資之成長率,服務業整體薪資變動率多數低於整體產業之變動率(1984、2001二年除外)。同時,隨著產業外移、國人就業習慣轉變,服務業的受僱員工人數自1999年後明顯超過50%,且不斷增加。在服務業中受僱員工人數明顯增加之行業,如住宿及餐飲業、支援服務業、觀光休閒、教育服務業等,其科技及相關的進入門檻較低,也比較不易取得高薪。
而服務業中高於平均薪資水準的行業,以金融及保險、資訊與通訊服務、專業及科學服務、醫療保健服務及運輸及倉儲等行業為主,這些行業或技術性高、或必須證照,進入門檻高,薪水相對較高。
第二,製造業的前景、生涯規劃並不低於服務業。除了少數上市櫃公司,具有國際布局、具有品牌的服務業外,多數服務業高階人力需求少,未來發展前景較不樂觀。當然製造業的潛力也和公司產品、融入服務含量的比重有關;公司有品牌與通路、智慧財產權布局,能在兩岸競爭、南向布局中有突圍實力的企業,前景較佳。
第三,人文社會系學生可藉由輔修其他專業或擔任支援科技業周邊服務的工作,取得較高薪水。目前科技業的薪資表現仍優於多數傳統產業,而人文社會學系的學生如何跨足科技業,以獲取較高薪資?非科技業的畢業生一方面可以輔修法律、金融等其他專業,發揮跨領域的優勢,提高轉業的彈性;另一方面則可以依自身專長尋找支援科技行業的周邊行業工作,例如進入高科技業擔任行銷、設計、融資、法務人員,薪水仍可望優於在一般行業從事類似的工作。
第四,掌握公司薪水M型化後的加薪之道。在22K困境中,年輕人如何爭取高薪?青年人應先蹲好馬步,學習好專業知識,乃至語言、跨領域能力,在養成了核心競爭力,成為公司不可或缺的關鍵人才後,即可取得和公司爭取加薪的談判籌碼,要求加薪。如果老闆不加薪,則可考慮跳槽,自行闖出一片天空。展望未來,台灣極可能會逐漸步入美國的模式,亦即有能力、有競爭力的員工藉由公司內部的薪資談判、跳槽向上升遷等方式取得較高薪水。當然,跳槽除了個人競爭力之外,語言能力與人際網絡也很重要,語言與網絡代表個人的移動能力(mobility),乃至國際移動力的高低。個人的移動力愈高,加薪的籌碼就愈大。
此外,如家境許可時,可考慮前往國外深造,但不要一畢業就學成歸國,否則,只多了語言能力及學位,未必能夠爭取到較好的職位與薪水。如在留學前,選擇市場前景較佳的國家前往深造,學成後能在國外工作一陣子累積經驗,並將其帶回台灣,才有機會向老闆爭取待遇較佳的中高階職位。如此,將有助於避開低職位的低薪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