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er

美國貧富階層的 新不平等條約

Foto

美國白宮在9月底發佈了稅改草案,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稱這份等了5個月才端出的稅改核心方案是歷史性機遇。草案公佈之後,財長梅努欽(Steven Mnuchin)、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席寇恩(Gary Cohn)、參與草案撰寫的共和黨內高層,頻頻到各大媒體以及行業公會進行「路演」(Roadshow)。川普和副總統彭斯(Mike Pence)也相繼巡訪印第安納、密西根和威斯康辛等中部州。但這份草案遭到多方批評—它提高了預算赤字,且有利於富人。

但是,不少投資銀行諸如高盛、野村證券都預計減稅案將在2018年初通過。然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10 月《全球經濟展望》報告中看衰川普稅改,暫時認為今明兩年都不會成功推行,IMF首席經濟學家也反對稅改擴大美國財政赤字。

其實,川普稅改的核心理論是,對企業與個人所得稅大幅削減,會提振經濟成長,進而在中長期促進政府財政收入。川普本人在華盛頓出席全國製造商協會的活動時重申,稅改草案將提供「至少80 年裏最低的中小企業稅率上限,是經濟騰飛的火箭級燃料」。他認為,稅改將令美國工業重生,也反映了「美國優先」的理念。

雖然川普說得天花亂墜,而事實是稅改方案以給中下層創造更多就業為名義,但最大受益群體仍然是富裕階層,這點毋庸置疑。而至於所謂提振經濟成長,外界普遍持悲觀預期。

減稅法案的政治性

川普上任以來走得並不太順利。剛上任時發佈的「禁穆令」被法官叫停,之後再發的「新版旅行禁令」遭到夏威夷法官無限期凍結,停止向「移民庇護城市」撥款政策被舊金山聯邦法官裁決為違憲,下令在全美停止執行。最重要的是,作為競選承諾,稅改與醫改、基建投資被視為川普的三大新政。在當前取代歐巴馬(Barack Obama)醫保的提案被判了「死緩」、基建投資計劃擱置的情況下,川普現在只能寄希望以稅改兌現競選承諾。美國蓋洛普近日發佈的數據顯示,對川普的工作持肯定態度的選民比例僅有34%,降至其上任以來最低。

減稅計劃是美國國內盼之已久,且有較強民意基礎的政策。如明年可以實施,正趕上美國期中選舉,對提高支持率有明顯作用。即使稍被修改,民眾也會看到川普的誠意,只會遷怒於兩院。這是川普心底的小算盤。

整體而言,川普上台前後的核心政策都面向美國中下層白人。包括反移民政策,稅改以及貿易保護主義在內諸多政策的實質是:一方面降低企業稅率來吸引美國企業回國投資創造工作職位;另一方面以貿易保護的大棒強迫其他國家向美國開放更多的國內市場;最後限制移民流入,把新增工作職位儘可能留給白人選民。川普正把美國社會的貧富分化矛盾轉嫁,讓自已能獲得所謂「沉默的大多數」的選票。但是族群對立加劇了社會不穩,而透過選民上升到國會議員層面的分歧,客觀上這導致了一個更加破碎的國會,弱化了共和黨對諸多議事進程的掌控能力,川普今年初以來力推的各項政策頻遭杯葛,與此也不無關係。

而從另一個層面說,財政刺激歷來在美國被視作政府干預經濟的核心手段,而且往往與財政赤字掛鈎,川普所屬的共和黨偏偏是一個主張「小政府、大市場」原則的政黨,不僅反對政府過度干預經濟,更是抵制大規模財政赤字。川普想對企業減稅刺激海外利潤回流,又想擴大基建設施投資,還要平衡財政收支,就必須讓自身經濟政策與黨派立場相適應,那他就剩下調整存量一條路,這就催生了當前僅存的讓市場還抱有期待的川普改革措施之一:稅改。

能讓中產階級受益?

川普稱稅改是為了中產階級,「我們的草案要保證稅改好處都給中產階級,而不是最高收入者。」寇恩則說,「富人不是因為我們的計劃得到減稅。」稅改廣泛的目標是設計一種較為簡單的稅法,對於公司和個人來說,較少的稅級和較低的稅率。這聽起來不錯,但請當心,實際上並不是這麼回事!

據美國稅務政策中心(Tax Policy Center)發現,此次稅改最得益的還是有錢人。根據美國稅務政策中心的分析,最大的贏家將是美國納稅人中最富有的1%—他們將獲得稅改50% 以上的收益。該機構對一些尚未闡明的規定的影響作了一系列假設。根據現有細節,稅收政策中心估計,最富有的1%的家庭(年收入超過73萬美元的家庭)將獲得8.5% 的稅收優惠—約佔計劃稅收優惠總額的一半。

穆迪公司的研究也顯示,1%的富裕階層平均每個納稅人將享受27.5萬美元的稅收減免,而對於99%的其他民眾來說,每個納稅人平均僅享受減免不到2,500美元。

稅改的現實困境

儘管川普本人一再宣稱,稅改方案將會對中產階級有利,給富人帶來的益處很少,但輿論並不買帳,《紐約時報》不客氣地批評:「稅改計劃將對富人有利,包括川普自己。」

對於巨富階層來說,取消房產遺產稅以及替代性最低稅(alternative minimum tax)都是利多,因此民主黨不會同意。

按照川普的打算,眾議院在10 月通過稅改提案,參議院在年底前表決通過。但是路透社稱,由於共和黨內部立場分歧,民主黨人又充滿敵意,稅改計劃將在國會面臨一場硬仗。而且,這份稅改計劃並未詳細說明如何在不增加赤字的情況下彌補減稅帶來的損失,為此,國會去稅法起草委員會還須提出詳盡的提案。

如此套用了雷根時期思路的稅改方案,寄希望於減稅刺激企業投資、帶動工資增長,然後稅基擴張,財政收入增加,這套思路在經濟全球化時代並不可行,加上川普並不掌握稅改立法的主導權,他最關注的企業稅稅率下調可能也遠不及預期的低,最終令此輪稅改達不到預期創造就業的目的,反而在取消遺產稅後拉大美國各階層的貧富分化,未來川普稅改要麼變得無關痛癢,要麼根本無法在國會通過。

至於川普預想,如果大規模地降低稅率,海外的2.6兆美元企業利潤就會回流,然後拉動就業、帶動投資等。其實這只是他的一廂情願。最根本在於,企業投資不是光看稅率的,而是看全世界哪個地區有成長潛力。此外,各個企業都有自己的盤算。

要注意到的是,川普和美國企業界的衝突正呈逐步擴大之勢。

從上任起川普就與矽谷科技公司在反移民問題上嚴重對立,8月維吉尼亞州小鎮夏洛鎮(Charlottesville)發生多個白人優越主義團體與反對一方發生流血衝突之後,川普對雙方「各打五十大板」發表明顯偏袒白人極端右翼分子的言論,進一步引發更多美國大企業多名高層退出川普的商業顧問委員會(Business Advisory Council),川普索性直接解散了這一機構,徹底關閉了他和美國商界的對話管道。

因而,對於國會而言,川普稅改是財政問題,實際上也是移民政策問題,甚至可以說是種族問題。

川普在移民和種族問題上不軟化立場,那矽谷科技公司將有更大的動力把工作職位遷移至海外,而非把海外利潤匯回美國。

甘果還是苦果?

此外,所有稅改計劃最核心的問題是—減稅與財政赤字壓力如何平衡,川普政府還沒有提出可行的、可信的和具體的方案,僅是含糊地希望減稅帶來的做大稅基,來實現財政平衡。

據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CBO)估計,按目前的減稅計劃,到2027年,美國聯邦政府債務佔GDP比重將從現在的77%的歷史高位進一步升至111%,這又需要國會再提高債務上限。

如果財政赤字上升,為了平衡政府的開支,白宮勢必會發行更多的國債,而在聯準會升息、縮表的背景下,新發行的國債收益率必須夠高才行,這無疑會增加聯邦政府的利息開支。美國國債利率牽動著全球的資金成本,又會對經濟造成不利的影響。

川普當前的稅改和雷根時期並無本質區別,最可能的結果,是減稅未能吸引企業海外利潤回流,也沒能縮小貧富差距,但是,聯邦赤字繼續擴大。考慮到川普第一任期的美國政府債務到期量共8兆美元,如此龐大的再融資需求要靠其他國家的美元存底來協助支應,在這種情況下,弱勢美元成為了必然的政策選擇。

本文來源:《多維TW》月刊024期

圖片來源:GettyImages

https://www.facebook.com/duowei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