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正大力推動新南向政策,涵蓋範圍包括東南亞、南亞與紐澳等18國。南向市場的確商機無限,但由於國家眾多,市場型態多元,要準確掌握每個國家的利基並不容易。在眾多的市場中,我們發現,綠能產業是南向國家一致的發展目標,也是普遍存在於南向國家的市場商機,其中又以印度太陽光電市場最值得期待。
根據國際能源總署(IEA)2015年預估,印度在2040年太陽光電總裝置容量將達182GW,超越歐盟的161GW、美國的120GW與日本的81GW。歐盟為全球太陽光電發展的先驅,德國、法國、義大利、英國早已對太陽光電有大量運用。印度以單一開發中國家,未來竟然可以勝過所有歐盟國家的總和,成為僅次於中國大陸的全球第二大太陽光電市場。
如果以新增裝置容量看,印度不必等到2040年,在2025年即以56GW超過歐盟的48GW。因此,不論從何種角度看,未來印度太陽光電市場都會以相當驚人的速度成長。
IEA在前一年(2014)的預估中,印度尚是吳下阿蒙,那年IEA估計印度到2040年只有121GW,不如中國大陸、歐盟與美國。甚麼原因讓IEA一年之間就提高印度太陽光電預估幅度達50%。當然不是印度陽光突然變強、日照時間突然變長或是土地突然變廣,而是印度政府的政策。
在印度莫迪總理上台後,積極推動再生能源發展,提高2022年太陽光電裝置容量目標至100GW。此一目標甚至較IEA的預估更具野心。IEA的估計是參考政府政策及其他可行性因素綜合評估後的結果,但政府政策是單一最重要的因素。迄今,莫迪太陽能政策推動僅1年多的時間,太陽光電裝置容量即新增4.1GW,成長157%。
儘管如此,印度市場仍是一個充滿障礙的市場。印度電網基礎建設不足、稅制複雜、優惠措施不透明、行政效能不彰。現任政府正積極改善投資環境,承諾挹注投資於電力、鐵路等基礎建設,並於2016年8月通過重大稅制改革,將全國各地零亂的稅制統一。同時印度在全球貪瀆印象評比也有顯著的進步。儘管印度投資環境改善有目共睹,但Euromoney國家風險指標仍將印度列為第3級風險國。
對於國際太陽光電業者而言,印度市場最大的障礙是政府的自製率要求。為保護國內太陽電池與模組廠商,印度政府規定,享有太陽能優惠費率的電廠需使用當地生產的太陽電池與模組,對未赴印度設廠的國外廠商產品造成嚴重限制。對此,美國於WTO訴請仲裁,在今年8月經上訴法庭裁決確定印度自製率要求違反WTO規定,預期後續將會廢除自製率限制。對於欲進軍印度太陽光電的廠商而言,將無須再為了規避自製率要求而被迫赴印設廠。
印度即將廢除自製率要求,將為太陽能產品出口國帶來莫大的機會。我國與中國大陸並列太陽電池兩大出口國,將是主要受益者。然而,受到印度電廠偏好低價太陽電池的影響,我國目前太陽電池的在印度的市占率遠不及中國大陸。2015年,中國大陸太陽電池輸印度金額高達13.6億美元,我國僅4200萬美元。中國大陸的競爭威脅不僅是太陽光電廠商面臨的問題,也是許多其他南向市場會遭遇的狀況。
印度經驗對我國而言具有雙重意義。首先,由印度太陽光電發展過程可知,政府在推動綠能產業扮演最關鍵的角色。目前我國正從事能源轉型,有人擔心無法達到目標,印度的案例可供參考。其次,市場訊號清楚顯示,印度太陽光電市場正崛起成為主流市場,我國業者可研擬適當市場策略以掌握商機,其中最重要的是如何因應中國大陸廉價產品的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