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大選揭曉,反自由貿易的川普當選,世界主要經濟國家都在為美國未來財經政策走勢焦灼不安時,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卻好整以暇在中、東歐用重金扎樁,為進軍歐盟布局。
11月2日李克強走訪中亞的吉爾吉思、哈薩克思坦,接著轉往波羅的海、巴爾幹半島;接著再訪問俄羅斯。參加11月5日在拉脫維亞首都里加舉行的第五屆「16+1」中國暨中東歐領導人高峰會議時,李克強宣布成立「中東歐金融控股有限公司」,該公司發起設立「中國/中東歐基金」,規模100億歐元(約110.5億美元),計劃帶動500億歐元專案融資。這個由中國工商銀行、中國人壽、復星集團(上海市政府)、金鷹集團(江蘇省)等大陸國企所主導的基金,將聚焦於基礎設施建設、高新技術製造、大眾消費等行業的投資合作機會。
被稱為「16+1」的中國暨中東歐領導人高峰會議,除中國外皆為前東歐社會主義國家,其中11國為歐盟成員國、其他5國正在申請中。有別於以多國成員組成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此為「一對多」的區域經濟合作機制。
李克強表示, 「16+1合作」的五項倡議:一是擴大雙向貿易規模、投資環境,建立海關、檢驗檢疫溝通協調機制,發展跨境電子商務等新型貿易方式。中方願意進口市場需要的優質農產品、合適的工業品,也希望相關國家為中國產品和企業進入中東歐提供更多便利。二是中國企業參與中東歐國家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匈牙利至塞爾維亞鐵路以及中歐陸海快線建成;支援亞歐之間運輸通道建設,增加中歐班列數量,在中東歐國家設立更多物流中心。三是中國大陸與中東歐國家共建產業園區和技術園區。中國提供優勢裝備和產能予有加速工業化需求的中東歐國家;納入西歐發達國家有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把三方的優勢結合起來,能夠實現多贏和共贏。四是創新金融合作模式。正式成立16+1金融控股公司,重點支持16+1框架下採購中國裝備和產品的互聯互通,以及產業合作項目。五是旅遊合作,放寬簽證、簡化入境手續,開通更多直航。中方期望未來5年內中國和中東歐國家旅遊交流人數翻一番。
政治靠邊站,經濟外交成主導
歐洲的媒體指出,過去25年來有多個專注於中歐、東歐、東南歐(CESEE)昔日社會主義國家的各式國際平台,但從未有如此全面、雄心勃勃、且由非歐洲國家-中國領導的「16+1」合作平台。早在上一世紀90年代,CESEE地區國家多係反共意識形態,幾乎不與中國往來。自中國「新絲綢之路」倡議提出以來,情勢丕變。今年早些時候,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親訪捷克,塞爾維亞和波蘭;正在興建中的歐亞洲際高速鐵路(西安到匈牙利布達佩斯,計劃至希臘境內),直達歐洲地理心臟; 從亞德里雅海的蒙特內哥羅(位於巴爾幹半島南端、緊鄰克羅埃西亞、前南斯拉夫最後獨立的國家,中國稱黑山共和國)到中歐波蘭工業區,中國大陸投資貫穿其間。經濟發展成為中東歐首要關懷,政治問題推到一邊。中國用貿易、投資、金援等攻略,在中東歐地區開啟經貿外交空間。
用銀彈換取市場、技術
根據德國之聲報導,「16+1」合作平台是中國「新絲路」的重要驛站,離中國目標的歐盟市場,僅一尺之遙。藉由「16+1」合作平台,中國可逐步擴大與歐盟國家的經貿聯繫,直指歐洲市場核心。報導指出,中資為德國近年來產業併購最大的買家。中國目標不在單一企業,而是特定產業的關鍵技術,例如汽車產業車體的打造等;經由參股、併購,直接參與企業經營,取得技術,以進行產業提升、結構改變、市場佔有率的擴大。
項莊舞劍、志在沛公。亞洲風險金融智庫主席鄔思彥指出,大陸成立「中國/中東歐基金」,主要目標還在於歐洲廣大的市場與深厚的科技。擁有超過三兆美元外匯存底的中國大陸,有著豐富的金援優勢;但正逢國內經濟結構轉型、人民幣貶值資金外流等重大發展難題。歐盟為美國以外全球最大市場,又有中國經濟轉型所需的高新技術;如今適逢景氣疲弱、英國脫歐、難民問題,歐盟老大哥們無暇顧及自家後花園、企待資金、技術與發展的東、南、中歐的親戚。「中國/中東歐基金」、「16+1」合作平台,對當地猶若及時雨;對中國則是擴張市場的跳板。
鄔思彥指出,「中國/中東歐基金」、「16+1」合作平台,不論就中國產能過剩、外銷輸出,或是經由基礎建設帶動產業外移,與中東歐都有發展互補的效用。最重要的是可藉由投資與經貿市場的開拓,進入西歐、北歐的高階市場與科技,讓中國以經貿實力插足歐洲(中國非NATO成員),藉以制衡美國長久以來在歐洲深植的影響力。
第五屆「16+1」中國暨中東歐領導人高峰會議期間,中國及與會國家包括匈牙利、羅馬尼亞、拉脫維亞、保加利亞等簽訂鐵路、飛機、物流、港口、產業、中醫藥等合作清單達22項之多。大陸銀彈、經貿合作的全球化策略,受到渴望資金、技術、產業等需求的中東歐國家熱烈的迴響。
大陸不用政治、改用經濟外交的變身策略,或可給現今膠著的兩岸關係些許啟示:如何冷靜客觀的看待大陸為台灣最大經貿夥伴的現勢,思考視大陸為蕭颯的政治戰場,轉成和氣生財的經濟市場!